乾隆初元,清廷詔開三禮館,賡續(xù)康熙年間啟動的編纂經籍計劃,堪稱高宗弘歷政教實踐之起始,其所纂修的《三禮義疏》,則是傳統(tǒng)中國最后一部富丁影響的官修經典。《義疏》從發(fā)凡起例、撰寫編輯到刊印、頒行歷時共19年,這是當時極其重要的學術文化活動,更以三禮館官方書館的特殊地位,兼能體現(xiàn)朝廷施政導向與教化意涵;參與其事者超過150人,與同期其他官方書館一同集聚了較大規(guī)模的儒生文人群體,反映著乾隆初年的禮學水準與上林風貌。三禮館以《義疏》為代表的成果,牽涉經學、史學、文獻學、政治文化等諸多領域,成為乾嘉學術的學術史背景之。考索三禮館始末,既應著眼于三禮館史實本身,又力爭能從此出發(fā),貫穿乾隆初期前后之政治、文化、學術發(fā)展脈絡?!肚∪Y館史論》作者張濤調查官方檔案,研析私人著述,對三禮館纂修《義疏》一事的經過與歷史意蘊作出探討,以期展現(xiàn)當時政治思想、學術文化的多重面相,并增進對中國經學、禮學之本質特征的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