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約1715—約1763),我國清代小說家。名霑,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先世原是漢人,后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人,是為旗人?!〔苎┣鄣脑娌墉t任江寧織造;祖父曹寅做過康熙皇帝的伴讀和御前侍衛(wèi),后任江寧織造,兼任兩淮巡鹽監(jiān)察御使,極受康熙寵信。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先后 繼任江寧織造。他們祖孫三代四人擔任此職達60年之久。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部政治斗爭的牽連,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其父免職,產業(yè)被抄,后隨家 遷居北京。曹家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經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tài)炎涼,對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他蔑視權貴,遠離官場,過著 貧困如洗的艱難日子。同時,曹雪芹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從事《紅樓夢》的寫作和修訂。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到了這一年的 除夕,終于因貧病無醫(yī)而逝世。 高鶚(約1738—約1815),清代文學家。字蘭墅,一字云士。因酷愛小說《紅樓夢》,別號“紅樓外史”。祖 籍鐵嶺(今屬遼寧),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他熱衷仕進,累試不第,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始為順天鄉(xiāng)試舉人,六十年進士。歷官內閣中書、內閣侍讀、江 南道監(jiān)察御史等職,在任以“操守謹、政事勤、才具長”見稱。晚年家貧官冷,兩袖清風。一般認為,《紅樓夢》后四十回是高鶚所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