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自序
緒論
第一編 公社制度的嵌入
第一章 村落背景
一、土地問題
二、農業(yè)生產
三、村民的生活
第二章 公社制度的嵌入
一、海寧和平解放與土地改革
二、資本主義抑或社會主義
三、制度變革:從小農經濟到集體經濟
四、50年代的鄉(xiāng)村經濟
五、向大公社體制過度
六、烏托邦:從天上到地下
第二編 “四清”及“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村落政治
第三章 倒退的慣性
一、重建生產隊
二、土地的使用
三、農業(yè)生產的組織
四、糧食分配
五、鄉(xiāng)村市場
六、舊傳統(tǒng)的復歸
第四章 新制度:秩序與沖突
一、大隊的掌權者
二、權力的運用
三、階級問題
四、制度內的人際矛盾
第五章 初期的革命輸入
一、中央:推進革命的時間表
二、重提階級斗爭
三、階級斗爭的寬泛化
四、大隊權力危機
第六章 有序的革命
一、“扎根串聯”
二、大字報風潮
三、首當其沖的支委們
四、革命尚未終結
第七章 群眾大革命
一、“造反有理”
二、清理階級隊伍
三、大學習、大批判
四、權力與正式組織
第三編 70年代中葉的公社制度模式
第八章 公社制度的特征
一、集權體制之一:黨和黨的領導
二、集權體制之二:依附的政府組織
三、集權體制之三:干部
四、集權體制之四:市場控制
五、村隊模式之一:產權制度
六、村隊模式之二:生產隊的規(guī)模
七、村隊模式之三:地緣因素
八、村隊模式之四:組織與干部
九、村隊模式之五:生產隊活動節(jié)律
第九章 公社農業(yè)經營(上)
一、種植的外部限制
二、生產隊的種植選擇
三、作物的管理
四、過密集型勞動投入
五、勞動者投入的構成
六、農民勞動投入的選擇
七、制度與技術
八、過密集型技術偏好
九、農業(yè)生產條件的改善
第十章 公社農業(yè)經營(下)
一、最終產品的處置
二、農產品的出售
三、產品購買
四、工分制度之一:“底分”
五、工分制度之二:工分的類型
六、工分制度之三:工分構成
七、生產隊基本分配原則
八、經濟分配
九、糧食分配
第十一章 公社的社會生活
一、家庭
二、生育制度
三、養(yǎng)育模式
四、婚姻
五、老年人的生活
六、宗族
七、村民的交往
第四編 人民公社的終結
第十二章 公社的困頓
一、小農的離心傾向
二、沒有發(fā)展的經濟增長
三、體制外的經濟收入
四、外出的沖動
五、價值:融合與沖突
六、人情、原則、斗爭哲學
七、意識形態(tài):輸入與演化
第十三章 公社解體以后
一、政策的演變
二、從合作經營到家庭經營
三、宏觀環(huán)境的改變
四、農業(yè)的家庭經營
五、鄉(xiāng)村工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六、重建鄉(xiāng)(鎮(zhèn))村體制
七、干部
八、農村社會的分化與整合
九、演化中的村落
十、村落文化的嬗變
第十四章 公社的啟示:關于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的思考
一、土地與農民
二、黨政權力
三、農村集體企業(yè)
四、鄉(xiāng)村政府與集體企業(yè)
五、鄉(xiāng)村政府與農業(yè)經營
六、村民自治問題
表格索引
附錄
中共中央關于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
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農業(yè)六十條”)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xiāng)政府的通知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