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倫?佐金(Sharon Zukin)是紐約城市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和研究生中心社會學教授,2010—2011年,任阿姆斯特丹大學城市研究中心訪問教授。已出版《閣樓生活》(Loft Living)、《城市文化》、《裸城:原真性城市場所的生與死》(Naked City: The Death and Life of Authentic Urban Places)三本關于紐約的書,以及《購買點:購物如何改變美國文化》(Point of Purchase: How Shopping Changed American Culture),因《權(quán)力景觀:從底特律到迪士尼》(Landscapes of Power: From Detroit to Disney World)獲社會問題研究協(xié)會頒發(fā)的賴特?米爾斯(C. Wright Mills)獎。菲利普?卡辛尼茲(Philip Kasinitz)是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的社會學首席教授。著有《加勒比人的紐約:非裔移民和種族政治》(Caribbean New York: Black Immigrants and the Politics of Race)、《大都市:我們時代的中心和標志》(Metropolis: Center and Symbol of Our Time)、《成為紐約人:新生第二代的民族志》(Becoming New Yorkers: Ethnographies of The New Second Generations)、《城市民族志讀物》(The Urban Ethnography Reader)。他還是《傳承城市:移民二代達到法定年紀》(Inheriting the City: The Children of Immigrants Come of Age)的合著者,該書獲2010年美國社會學協(xié)會(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杰出出版物獎。陳向明(Xiangming Chen)是美國康涅狄格州三一學院城市和全球化研究中心的院長和主任,全球化城市研究和社會學保羅?瑞澤(Paul E. Raether)杰出講座教授,同時擔任上海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特聘教授和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參與創(chuàng)作和編輯的書包括:《國界的扭曲: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的跨國空間》(Borders Bend: Transnational Spaces on the Pacific Rim)、《上海崛起:一座全球大都市中的國家權(quán)力和地方變革》(英中文版)、《重思全球化的都市生活:中等城市的比較視角》(Rethinking Global Urbanism: Comparative Insights from Secondary Cities),以及《城市:人類活動的地點和空間》(Introduction to Cities: How Place and Space Shape Human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