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希拉里的“郵件門”,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的“閨蜜干政門”,均引起了軒然大波。主角不同,但個中原因卻如此相似:無論在哪個國家,影響國家安全的公共事務必須具備保密屬性。本書以國家安全為主題,圍繞保密與民主這一核心,重點聚焦于以下內容:一是探討情報活動與政策制定的相互關系:詳述情報活動中的搜集、分析、反情報、隱蔽行動,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二是分析情報與決策相互影響的經典案例:闡述情報利用、誤用、濫用和情報泄密等的經典案例,分析對國家安全造成的影響,總結經驗教訓;三是提出秘密情報的公共控制機制問題:通過情報的保密與公開問題,引出權力控制和問責問題,指明如何發(fā)揮國會、總統(tǒng)、媒體等公共控制機制的作用。全書還涉及以下內容:美國安全情報的起源與演變,情報組織的架構及職能,情報的四大功能,政策制定和實施的主體及流程,國家安全信息的定密、加密和解密,總統(tǒng)的作用及其監(jiān)督工具,媒體等公共控制機制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的途徑,情報界與政府、國會、媒體的共生和對立,情報和國家安全政策的未來關系,等等。本書兼具理論研究與案例分析,入選美國海軍研究生院、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著名高校課程或教材,獲《總統(tǒng)研究季刊》、前情報官協(xié)會等強力推薦。本書既可供政府部門、新聞界、外事工作和國家安全從業(yè)人員參閱,也能備國際關系、政治學、外交專業(yè)大學生或研究生研習,還適合感興趣的普通公眾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