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二版序言
章緒論
一、“中國佛教”
二、“士大夫”和“士大夫佛教”
三、有教養(yǎng)的僧人
四、早期資料
史傳著作
早期護教及傳教文獻
第二章歷史概觀(公元14世紀初)
一、漢代佛教
二、三國時期
三、西晉
第三章建康及東南佛教
一、導論
二、階段
三、第二階段
四、后階段:桓玄篡權與劉裕的崛起
五、結論
附錄一:公元340年論爭的有關文獻
附錄二:郗超《奉法要》
附錄三:支遁《釋迦文佛像贊并序》
第四章 襄陽、江陵和廬山的佛教中心及北方佛教的影響
襄國和鄴的佛教
格義
道安及其北方信眾
道安在襄陽的寺院生活及寺院組織
在襄陽與士大夫、王室的聯系
襄陽的宗教活動
凈土信仰
襄陽的學術活動
襄陽淪陷及分張徒眾
江陵的佛教中心
其他弟子
道安在長安(公元379385年)
與長安王室的聯系
譯經活動
釋慧遠(公元334417年)
慧遠在襄陽的青壯年時期(公元334378年)
法師與山林
慧遠的教團:同學、弟子和俗家信眾
與王室、士大夫的聯系
廬山慧遠的俗家信眾
“禪那”與阿彌陀佛信仰
“佛身”
其他宗教活動:毗奈耶和阿毗達磨
學術活動
公元402年僧伽地位的論爭
附錄:釋慧遠傳
第五章 “信仰的辯護”:公元4世紀及5世紀初的反對僧權和護持佛教
士大夫排斥佛教:反對僧權的種類
反對僧權:政治經濟的論點
反對僧權:功利主義的論點
反對僧權:文化優(yōu)越感的論點
佛教的反駁
宗炳的說法
《山海經》
周莊王
昭王和穆王
孔子和西方圣人
燕昭王
阿育王舍利
反對僧權:道德的論點
附錄:《周書異記》和古本《竹書紀年》
第六章 “蠻族的皈依”:佛道沖突的早期歷史
道教
化胡說
《化胡經》
佛教的回應
方便善巧
三圣東行說
伏羲和女媧的佛教詮釋
張道陵的佛教外衣
參考書目
漢語人名和術語索引
非漢語人名和術語索引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