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概述 1.2 軟件保障的發(fā)展與現狀 1.2.1 美軍軟件保障的發(fā)展與現狀 1.2.2 臺軍軟件保障的發(fā)展與現狀 1.2.3 我軍軟件保障的發(fā)展與現狀 1.3 軟件保障的基本概念 1.3.1 軟件保障的定義 1.3.2 軟件保障的相關概念 1.4 軟件保障的原則 1.5 軟件保障機構 第2章 軟件保障性分析 2.1 軟件保障性的定義 2.2 軟件保障性分析的概念 2.3 軟件保障性分析的任務與特點 2.4 影響軟件保障性的因素 2.5 軟件生命周期各階段的保障性分析 2.6 軟件保障性分析技術 2.6.1 軟件測試技術 2.6.2 軟件失效模式、影響及危害性分析 2.6.3 軟件成本估算技術 2.6.4 軟件缺陷預測技術 第3章 軟件保障方案 3.1 軟件保障方案內容 3.2 軟件保障方案制定流程 3.3 軟件保障方案優(yōu)化 3.3.1 權衡分析流程 3.3.2 實例分析 第4章 軟件保障資源 4.1 軟件保障資源概述 4 2 確定軟件保障資源 4.3 基于AHP-FCE的軟件保障資源評估 4 3.1 基于AHP的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4 3.2 基于FCE的評估模型 4.3.3 軟件保障資源評估實例分析第5章 軟件保障性評估 5.1 軟件保障性評估模型 5.2 基于靜態(tài)分析的軟件可維護性評估 5.2.1 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5.2.2 評估模型 5.2.3 軟件可維護性評估實例分析 5.3 軟件保障生命周期評估 5.3.1 軟件項目管理評估 5.3.2 軟件配置管理評估第6章 軟件保障費用估算 6.1 部署后軟件保障模型 6.2 基于wBs的軟件運行保障費用估算 6.3 基于COCOMOⅡ的軟件維護保障費用估算 6.3.1 COCOMOⅡ模型介紹 6.3.2 COCOMOⅡ的簡化改進 6.3.3 實例分析第7章 軟件日常維護方法 7.1 人員培訓 7.2 安裝、卸載與恢復 7.3 數據備份與恢復 7.4 軟件運行問題處理 7.4.1 軟件運行失效原因分析 7.4.2 軟件運行問題處理關鍵技術 7.4.3 軟件運行失效的處置第8章 軟件缺陷分析與預測 8.1 軟件缺陷概述 8.2 軟件缺陷的種類 8.3 軟件缺陷數目估計 8.4 基于支持向量回歸的軟件缺陷密度預測模型 8.4.1 機器學習概述 8.4.2 預測模型 8.4.3 模型參數優(yōu)化方法 8.4.4 模型評價指標第9章 軟件缺陷密度預測實例 9.1 數據采集 9.1 1度量元數據采集 9.1.2 軟件測試過程數據及缺陷數據采集 9.2 基于度量元的軟件缺陷密度預測 9.2.1 預測過程 9.2.2 預測算法的實現 9.2.3 實驗環(huán)境與數據 9.2.4 實驗結果誤差分析 9.2.5 實驗結果相關性分析 9.3 基于測試過程數據的軟件缺陷密度預測 9.3.1 預測過程 9.3.2 預測算法實現 9.3.3 實驗環(huán)境與數據 9.3.4 實驗結果誤差分析 9.3.5 實驗結果相關性分析第10章 常用軟件測試類型與測試方法 1O.1 文檔審查 10.1.1 文檔審查的一般要求 10.1.2 常用文檔的審查要求 10.2 代碼審查 10.2.1 代碼審查的一般要求 10.2.2 代碼的規(guī)范性審查 10.3 功能測試 10.3.1 等價類劃分法 10.3.2 邊界值分析法 10.3.3 錯誤推測法 10.4 性能測試 10.4.1 計算的精確性 10.4.2 響應時間 10.4.3 運行程序占用資源情況 10.5 接口測試 10.5.1 子系統間的接口測試 10.5.2 外部接口測試 10.5.3 Web接口測試 10.6 人機交互界面測試 10.6.1 人機交互界面測試的一般要求 10.6.2 人機交互界面元素測試 10.7 邊界測試 10.7.1 邊界值分析 10.7.2 常見的邊界值 10.8 安裝性測試 10.8.1 安裝測試 10.8.2 卸載測試 10.9 靜態(tài)分析 10.9.1 靜態(tài)結構分析 10.9.2 靜態(tài)質量度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