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第一章 《尚書》的形成
第一節(jié) 《尚書》篇章的產生
第二節(jié) 《尚書》名稱的確立
第二章 《尚書》在先秦時的流傳情況
第一節(jié) 漢今文二十八篇之見于先秦引用者
先秦文籍十八種引用漢今文十五篇情況表
第二節(jié) 漢古文逸十六篇之見于先秦引用者
先秦文籍三種引用古文逸十六篇中四篇情況表
第三節(jié) 《書序》百篇中一些《書》篇之見于先秦引用者
先秦文籍九種引用《書序》百篇中七篇情況表
第四節(jié) 上列三種以外見于先秦的逸《書》
(一)先秦文籍中有篇名的逸《書》
(二)先秦文籍中沒有篇名的逸《書》
先秦文籍十六種引用逸《書》、逸篇情況表
先秦文籍引用《尚書》篇數次數總表
《尚書》存佚各篇先秦引用情況總表
第五節(jié) 先秦《尚書》情況概述
第三章 西漢《今文尚書》
第一節(jié) 西漢《今文尚書》篇目
第二節(jié) 西漢《今文尚書》傳授系統(tǒng)
西漢《今文尚書》傳授系統(tǒng)表
第三節(jié) 西漢所形成的漢代今文經學的特點
(一)經學神學化
(二)“通經致用”
(三)繁瑣與空疏
(四)嚴家法、師法與石渠閣會議
第四節(jié) 西漢今文在二十九篇以外的逸《書》
(一) 《尚書大傳》和《史記》所載《書》篇與二十九篇的比較
《尚書大傳》、《史記》引《書》與二十九篇比較表
(二)《逸周書》篇目簡況
(三)漢代著作中所引逸《書》
漢代《書序》百篇以外逸《書》表
第四章 西漢《古文尚書》的出現
第一節(jié) 見于記載的幾次《古文尚書》
(一)孔子家傳本
(二)中古文本(中秘本)
(三)河間獻王本
(四)張霸偽“百兩篇”本
《書序》百篇篇目表
(五)劉歆宣揚的中秘所藏孔子壁中本
逸《書》十六篇篇目表
第二節(jié) 劉歆請立《古文尚書》之爭
(一)劉歆請列古文于學官遭反對而失敗
(二)清末今文學派誣劉歆偽造古文之說出于武斷
(三)對五次古文本的簡要認識
(四)孔安國傳古文經的問題
攀附編造的西漢《古文尚書》偽傳授系統(tǒng)表
第五章 東漢的《今文尚書》與《古文尚書》
第一節(jié) 東漢《今文尚書》及其傳授系統(tǒng)
東漢《今文尚書》傳授系統(tǒng)表
第二節(jié) 東漢《古文尚書》的興起
(一) 涂惲、劉歆門徒托名孔安國之壁中古文本系統(tǒng)
托始于孔安國的所謂東漢古文傳授系統(tǒng)表
(二)未言傳授系統(tǒng)的蓋豫等古文家
(三)杜林漆書古文本系統(tǒng)
真正的“東漢《古文尚書》傳授系統(tǒng)表”
第三節(jié) 東漢今、古文《尚書》的歧異
(一)文字內容的歧異
(二)今、古文兩家經說的歧異
第四節(jié) 東漢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的較量
(一)反對古文立于學官
(二)白虎觀會議排斥古文
(三)今文經學的沒落
(四)古文經學力倡正統(tǒng)儒學反對讖緯而取得優(yōu)勢
第五節(jié) 今、古文《尚書》篇目的異同
《尚書》今、古、偽古各本篇數卷數演變情況表
《書序》百篇、今、古、偽古各本篇目比較表
第六章 魏晉至唐的《尚書》——偽古文出占《尚書》正統(tǒng)
第一節(jié) 魏、蜀、吳三國行鄭玄古文與王肅學出現
(一)魏王朝以鄭、王二學立于學官
(二)蜀政權行鄭學
(三)吳政權行鄭學
第二節(jié) 西晉并行王、鄭而重王肅古文學
第三節(jié) 東晉出現偽《古文尚書》
(一)梅賾獻所謂“孔氏傳”《古文尚書》
偽古文二十五篇篇目表
(二)東晉建立學官及立《孔氏傳》有關情況
第四節(jié) 魏晉南北朝經學中的偽《古文尚書》與南“孔”北鄭
(一)偽孔氏《古文尚書》在魏晉經學中的地位
(二)晉以后南北朝的經學與義疏的出現
第五節(jié) 隋統(tǒng)一經學、唐撰《五經正義》、偽古文經學地位確立
第七章 宋學對《尚書》學的發(fā)展與疑辨
第一節(jié) 北宋對《尚書》的新解
(一)承漢唐經學的尾聲
(二)慶歷新學風出現
(三)王安石新經義與“元祐黨人”反王學之爭
(四)王學之爭以外內容不詳的北宋一般《尚書》著作
第二節(jié) 南宋理學籠罩下對《尚書》的研究
(一)南宋初期反王學的及一般的《尚書》學著作
(二)林之奇《尚書全解》所傳之學
(三)鄭伯熊《敷文書說》所傳之學
(四)仍采舊注疏而主要以宋學釋經之作
(五)南宋中期慶元以前一般《尚書》著作
(六)集宋學大成的朱熹學派與蔡沈《書集傳》成為《尚書》學正宗
(七)與朱學對立的陸九淵學派《尚書》著作
(八)理學以外的永康、永嘉學派的《尚書》著作
(九)南宋后期朱學和不詳學派的《尚書》著作以及幾部名作
〔附〕金代《尚書》著作
第三節(jié) 兩宋對《尚書》單篇《禹貢》、《洪范》等等的研究(附“五經總義”之作)
(一)《禹貢》
(二)《洪范》
(三)其他各篇
第四節(jié) 宋學以偽古文為思想淵源建立起理學(道學)
第五節(jié) 宋學對《尚書》展開疑辨
第六節(jié) 宋學統(tǒng)治下元明兩代的《尚書》學
(一)《蔡傳》定于功令后擁蔡的“時義”之作
(二)反蔡或異于蔡的“古義”之作
(三)擁蔡反蔡以外的較重要《尚書》著作以及一般的與傾向不明的《尚書》著作(附明代的偽《書》)
(四)元明對《禹貢》、《洪范》等單篇的撰述
(五)元明的宋學對《尚書》的進一步疑辨
第八章 清代對《尚書》的考辨研究
第一節(jié) 清初宋學余波的《尚書》學
(一)仍承宋學專宗《蔡傳》的著作
(二)仍承宋學兼及漢唐頗能注意學術內容之作。附駁蔡之作
(三)王夫之的《尚書》研究
(四)宋學末期的結集——臧琳《集解》與納蘭氏《通志堂經解》
第二節(jié) 完成疑辨,推翻偽古文
(一)閻若璩稍前和同時學者的疑辨
(二)閻若璩的疑辨終于推翻偽古文
(三)閻若璩以后學者的補充疑辨
(四)對偽古文作者的探索
第三節(jié) 迷戀偽古文者的徒勞反抗
(一)堅持偽古文非偽的
(二)知其為偽書仍要維持其經典地位的
第四節(jié) 清學主力對《今文尚書》的研究整理與清代一般《尚書》著作
(一)吳派、皖派《尚書》研究成果
(二)清代一般《尚書》學著作
(三)匯編經解、清理傳經系統(tǒng)與??笨加?
第五節(jié) 對《禹貢》、《洪范》等單篇的研究及逸篇、逸文、逸注、逸緯的輯校整理
(一)《禹貢》
(二)《洪范》
(三)其他單篇(包括《書序》及篇目)
(四)逸《書》、逸注、逸緯的輯校整理
第六節(jié) 清代后期今文學派的《尚書》研究
(一)清代后期今文學派形成簡況與傳授系統(tǒng)
常州學派發(fā)展成今文學派傳授系統(tǒng)表
(二)這一學派的《尚書》著作
第七節(jié) 清末開始了近代的《尚書》研究
(一)俞、吳、孫為代表的清末《尚書》研究主流
(二)傳統(tǒng)方式的古文學派的《尚書》研究
(三)桐城派古文章家的《尚書》研究
第九章 現代對《尚書》的科學研究
第一節(jié) 現代《尚書》研究概況
(一)甲骨文、金文研究的成熟所促進的《尚書》研究
(二)現代科學知識所促進的《尚書》研究
(三)由傳統(tǒng)的古文、今文兩學派發(fā)展而出的《尚書》研究
(四)此時期一般《尚書》著作
第二節(jié) 甲骨文與《尚書》研究
(一)《虞夏書》部分
(二)《商書》部分
(三)《周書》部分
第三節(jié) 顧頡剛先生與《尚書》研究
(一)對《尚書》研究的重視
(二)研究《尚書》遇到的困難、問題和前人所已做的工作
(三)把《尚書》研究推進到一個新水平、新階段
簡短的跋語
2014年重印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