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民間藝術常州留青竹刻研究

常州留青竹刻研究

常州留青竹刻研究

定 價:¥78.00

作 者: 邵晨霞
出版社: 蘇州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7219298 出版時間: 2016-11-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 195 字數:  

內容簡介

  當我們的后人再來探析常州留青竹刻的生成、存續(xù)、發(fā)展、傳承和它的藝術載體、工藝手段、表現形式、風格樣式以及美學意蘊的時候,他們不會有我們現在做與竹刻相關的研究時所遇到的困難,因為在《常州留青竹刻研究》里,作者認認真真地梳理辨析了留青竹刻的源起和發(fā)展歷程,盡其所能地呈現了當下常州留青竹刻的藝術流派以及工藝特征,并用翔實的文字和較為全面的圖片記錄了常州留青竹刻的整體發(fā)展狀況,以及竹刻藝術家和他們的師承關系。

作者簡介

  邵晨霞,女,江蘇常州人,1972年生。江蘇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德國梅澤堡大學訪問學者。1996年任教以來,一直從事服裝設計教學與服飾文化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又研究“非遺”文化與保護。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傳統手工藝并沒有因為“工藝美術”一詞的丟失而消逝
一、中國古代“百工”與“工藝美術”密切相關
二、“工藝美術”一詞泊自于日本
三、“工藝美術”在中國近代的發(fā)展
四、教育部將“工藝美術”改為“藝術設計”
五、“非遺”又將“工藝美術”納入其中
第二章 留青竹刻的淵源與流長
一、竹刻的早期發(fā)展歷程
二、明中后期至清晚期竹刻藝術的發(fā)展
1.第一階段:竹刻藝術的興起與日趨成熟時期
2.第二階段:竹刻藝術的全面發(fā)展時期
3.第三階段:竹刻藝術的鼎盛時期
4.第四階段:竹刻藝術的衰微時期
三、留青竹刻的發(fā)展歷程
1.最早具有“留青”特征的是唐“尺八”
2.明代于蓓、張希黃對留青竹刻的推動作用
3.清代李半山、尚勛是留青竹刻承前啟后的關鍵人物
4.民國以后留青竹刻的發(fā)展與變化
第三章 常州留青竹刻的百年發(fā)展歷程
一、白士風對常州留青竹刻做出的貢獻
二、白氏竹刻流派
三、徐氏竹刻流派
四、范氏竹刻流派
五、師徒傳承
第四章 常州留青竹刻的制作過程
一、選材
二、制器
三、設稿
四、雕刻
五、養(yǎng)護
第五章 常州留青竹刻的傳承與發(fā)展
一、家族傳承保護了“核心技藝”
二、家族傳承“積蓄”了寶貴的人才
三、家庭成員的“創(chuàng)新”推動著家族傳承的發(fā)展
四、家族傳承的固有模式阻礙了人才培養(yǎng)
五、家族傳承的作品創(chuàng)意性不足
六、留青竹刻的未來發(fā)展
第六章 常州留青竹刻的美學意蘊
一、留青竹刻體現了“清美”的文化特征
二、留青竹刻體現了“無色之色”的哲學思想
三、留青竹刻“霧里看花”的美學意蘊
四、留青竹刻體現了“技術”之美
后記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