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作霖院士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代序)
序言
高山仰止 豐碑永樹——紀念科學大師何作霖院士(代序)
前言
何作霖院士奮斗歷程及重要學術貢獻
何作霖先生自述
何作霖先生的奮斗歷程及重要學術貢獻
何作霖院士與白云鄂博稀土礦床
紀念何作霖先生誕辰100周年
紀念何作霖教授誕辰85周年
緬懷導師何作霖教授
何作霖教授與我國巖組學研究的發(fā)展
為何作霖編譯《巖組學》所作序
何作霖院士部分代表性著作
光性礦物學
結晶體構造學
赤平極射投影在地質科學上的應用
薄片內透明礦物鑒定指南
斜方系晶體消光位之計算
山東博山-萊蕪間地質礦產
瑪瑙及硅化木的生長型巖組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礦物研究室的研究方向(提綱)(“一五”一“二五”期間)
斷層面的測算
雙變法測驗折光率的回顧及變溫盒的設計
在封閉壓力下實驗變形白云巖的顯微構造及其解釋
為H.W.菲爾班著《巖組學》所作的譯者序言
The Anorthoclase Perthite from Chu-Chia-Tsien Island near Putoshan,Chekiang
Note on Some Rare Earth Minerals from Beiyin Obo, Suiyuan
A Rapid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lagioclase by the Fedorov Universal Stage
The Granitic Intrusions of the Western Hills, Peiping
An Unusual Porphyritic Texture of the Fangshan Granodiorite
Petrofabric Analysis of Some Wutai Schist and Its Bearing on the Tectonite
治學之道 大師風范
追憶父親何作霖晚年的健康狀況
懷念恩師何作霖先生
緬懷恩師何作霖院士
紀念老師何作霖先生
一位嚴謹好學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者
懷念恩師何作霖先生
緬懷我的恩師何作霖先生
緬懷恩師 賦詩兩首
萊陽盆地地質調查追記——實習回憶片段
朝氣蓬勃的地礦系 濃濃暖暖的師生情——記何作霖先生創(chuàng)建的地質礦物學系
深情難忘——緬懷敬愛的老師何作霖先生
憶何作霖先生
記何作霖先生在山東大學地礦系二三事
難忘山大地礦情
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1951級同學紀念何作霖先生誕辰110周年座談會紀要
回憶何作霖老師二三事
繼承發(fā)揚 再創(chuàng)輝煌
紀念何作霖先生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紀要
秉承大師科學精神 開拓海洋地學新領域
從“山大地礦系”到“海大地學院”
我國稀土地質學礦物學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
葉大年院士的奮斗歷程及科學成就
稀土礦物學研究成果簡介
附錄
何作霖先生主要著作目錄
何作霖先生生平紀要
山東大學理學院地質礦物學系簡史(1946~1952)
遼寧鳳城堿性巖體中的稀土元素新礦物——何作霖礦
對大海之底的叩問——中國海洋大學的探海問底、鑿地求藏之路
致校友的一封公開信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