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古籍/國學國學著作中國傳統(tǒng)譯論經典詮釋:從道安到傅雷

中國傳統(tǒng)譯論經典詮釋:從道安到傅雷

中國傳統(tǒng)譯論經典詮釋:從道安到傅雷

定 價:¥46.00

作 者: 王宏印
出版社: 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3234790 出版時間: 2017-06-01 包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46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tǒng)譯論經典詮釋:從道安到傅雷》內容涉及從東漢的道安到當代的傅雷,從中國的佛經翻譯到外國文學翻譯的理論研究,約兩千年的翻譯歷史。書中精選十家有代表性的譯論進行詳細解析和現(xiàn)代闡釋,多數(shù)情況下也會考察包括內政外交和學術背景在內的歷史文化知識,對于迄今為止的各家研究,則會從新的角度加以關注和評論。歷史分期有兩個系統(tǒng):一個是外部的政治禮會系統(tǒng),分三期;一個是內部的學術研究系統(tǒng),分四期。兩者之間有重疊部分,而以后者為主線。整部*述采用了歷史評價、理論評判和理論的創(chuàng)造轉化三位一體的研究方法,努力實現(xiàn)基本論題、概念范疇、理論形態(tài)的現(xiàn)代轉換。在傳統(tǒng)譯論的界定和分期中,兼顧了特定社會歷史條件、學術文化淵源和譯論本身的沿革關系,討論了傳統(tǒng)譯論的優(yōu)勢、不足及終結等問題。后部分納入了作荇近年來利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資源進行新譯學嘗試的初步成果,涉及重新認識佛經翻譯的偉大傳統(tǒng)及其理論成果,考察中國當代譯學建設的應對策略和發(fā)展趨勢,以及筆者本人對于文學翻譯筆法、表現(xiàn)手法和翻譯標準的構建系統(tǒng),權作沿著民族化方向進行新的譯學探討的一個標本,供譯界批評討論??傊?,《中國傳統(tǒng)譯論經典詮釋:從道安到傅雷》是一部隱含西方哲學史發(fā)展路徑和運用解釋學方法系統(tǒng)理清中國傳統(tǒng)譯論的專*,指歸是挖掘中周傳統(tǒng)文化的譯學遺產,促使國學傳統(tǒng)從古代形態(tài)向現(xiàn)代形態(tài)的理論轉化,旨在為建立中國現(xiàn)代譯學理論和普遍的科學的世界譯學準備條件。

作者簡介

  王宏?。üP名朱墨),陜西華陰人。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外國語言文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博士后流動站站長。歷任中華文化典籍翻譯研究會會長、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跨文化交際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翻譯協(xié)會理事(專家會員)、《國際漢語詩壇》藝術顧問等。

圖書目錄

緒論 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譯論的人文精神
卷上
上編 古代部分(148—1840)
第一章 翻譯本體論的失落:道安“五失本,三不易”的本體論詮釋
第一節(jié) “五失本”從客體角度論述翻譯本體論
第二節(jié) “三不易”從主體性差異角度論述翻譯本體論
第三節(jié) 翻譯本體論失落的現(xiàn)代含義
第二章 譯者主體性的經典論述:彥琮“八備”說的主體性地位
第一節(jié) 彥琮《辯正論》及其重要思想勾勒
第二節(jié) 彥琮“八備”說及其翻譯主體性闡釋
第三節(jié) 翻譯主客體問題與中國翻譯史評論
第三章 保守原著秘密的法寶:玄奘“五不翻”的真諦
第一節(jié) 唐玄奘的“五不翻”與大亮的“五不可翻”
第二節(jié) 玄奘“五不翻”的現(xiàn)代闡釋
第三節(jié) 關于朱自清對“五不翻”討論的批評意見
第四章 翻譯的語言策略:贊寧“六例”的方法論意義
第一節(jié) 贊寧關于翻譯與交流的一般論述
第二節(jié) 贊寧的“六例”說及其理論解讀
第三節(jié) 贊寧“六例”說的思維方式與理論基點
中編 近現(xiàn)代部分(1840—1949)
第五章 回歸寫作的翻譯理論基礎:再論嚴復的譯事三難“信達雅”
第一節(jié) 嚴復“信達雅”的文化探源
第二節(jié) 嚴復“信達雅”的意義探微
第三節(jié) 嚴復“信達雅”的研究反思
第六章 譯名的本質在于命名:章士釗與胡以魯關于音譯與意譯的爭論
第一節(jié) 音譯說痛陳意譯之弊
第二節(jié) 意譯說提出系統(tǒng)的翻譯語言觀
第三節(jié) 一個譯名翻譯策略的可行方案
第七章 翻譯之是否可能的哲學沉思:賀麟論翻譯的“言意之辨”
第一節(jié) 獨斷論:文學可譯論的預演
第二節(jié) 反駁法:哲學可譯論的論證
第三節(jié) 限度論:可譯性的局限
第八章 文學翻譯與非文學翻譯的劃界:金岳霖論譯意與譯味
第一節(jié) 思想、情感與語言:翻譯的認識論基礎
第二節(jié) 譯意與譯味:文學翻譯與非文學翻譯的分野
下編 當代部分(1949—2000)
第九章 翻譯能達的境界:錢鍾書翻譯“化境”說的魅力
第一節(jié) “化境”的來源說:從翻譯追到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化境”的解說:由“化”向“訛”的滑落
第三節(jié) 林紓的翻譯:“古文”的解放
第十章 重神似不重形似:傅雷翻譯藝術觀之再考察
第一節(jié) 關于神似與形似及“翻譯似臨畫”說
第二節(jié) 關于中西語言差異及漢語文學語言問題
第三節(jié) 關于理想的文學語言與傅雷譯筆及其限制
第四節(jié) 關于翻譯的神圣職責與譯者的藝術修養(yǎng)
結語 試論中國傳統(tǒng)譯論的終結
卷下
余編 新譯學探索(2000—2003)
緒論 革新傳統(tǒng)譯論精神,迎接新譯學的曙光
第一節(jié) 以史為鑒:中國譯史的系統(tǒng)整理
第二節(jié) 融合創(chuàng)新:中西譯論的互相闡發(fā)
第三節(jié) 平衡推進:新譯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一章 翻譯筆法的本體論闡釋與現(xiàn)象學描述
第一節(jié) 以技進藝:翻譯教學范圍內的技能突破
第二節(jié) 以藝進道:翻譯批評視野下的譯筆反思
第三節(jié) 道可道者:文學翻譯筆法的本體論闡釋
第四節(jié) 目擊道存:文學翻譯筆法的現(xiàn)象學描述
第二章 簡釋文學藝術翻譯的表現(xiàn)手法
第一節(jié) 立名:同聲相求
第二節(jié) 走筆:運思取勢
第三節(jié) 簡潔:如沙淘金
第四節(jié) 規(guī)整:變化統(tǒng)一
第五節(jié) 意韻:丘壑濡染
第六節(jié) 形象:萬象更新
第七節(jié) 節(jié)奏:生命律動
第八節(jié) 連貫:文氣浩然
第九節(jié) 謀篇:胸有成竹
第十節(jié) 標題:領袖風采
第三章 探尋文學翻譯批評的評判標準
第一節(jié) 前提與原則
第二節(jié) 標準與解說
第三節(jié) 評判與分級
余論 中國傳統(tǒng)譯論的終結與更生(2003—2016)
第四章 以史為鑒:新譯學視野下的中國傳統(tǒng)譯論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譯論經典詮釋》:緣起與回應
第二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譯論的資料整理與理論闡釋
第三節(jié) 中國翻譯史編撰類型與中國譯學構建問題
附錄 中華民族典籍翻譯研究理論術語摘要
第五章 回眸傳統(tǒng):經典重讀與歷史文本的重新闡釋
第一節(jié) 佛經翻譯的偉大傳統(tǒng)及其深遠影響
第二節(jié) 佛經翻譯活動的譯場組織與運作機制
第三節(jié) 佛經理論范疇與佛經翻譯十大范疇說略
第六章 理論辨析:昔日的文質之爭與今日的直譯意譯
第一節(jié) 佛經翻譯中文質概念的理論基礎和最初表述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佛經譯論中文派質派的基本含義及其歷史運行軌跡
第三節(jié) 不應當把傳統(tǒng)譯論的文質概念等同于今日的直譯與意譯概念
第四節(jié) 重新認識文質之論對于今天翻譯實踐和翻譯理論建設的啟示
附錄 《圣經》漢譯與傳統(tǒng)《圣經》解經學十法
第七章 問題轉換:中西譯論的借鑒與融合前景
第一節(jié) 國學與西學的幾對矛盾及其解決思路
第二節(jié) 中國翻譯學建設的十大問題
第三節(jié) 文化轉向與中國翻譯界的十種回應
附錄 中國翻譯學建設十大領域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