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理論法學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與實踐:兼以刑民交叉類案例為實踐對象

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與實踐:兼以刑民交叉類案例為實踐對象

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與實踐:兼以刑民交叉類案例為實踐對象

定 價:¥49.00

作 者: 楊興培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法律 法律實務 司法實務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1291849 出版時間: 2018-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68 字數:  

內容簡介

  法治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在于如何培固刑法前置性法的根基,在于樹立作為刑法前置性法的quanwei性,在于首先由刑法的前置性法對社會進行有效的分兵管控。如果沒有其他法律作為刑法的前沿屏障,沒有刑法的前置性法分領域、分層次、分程度地對不同類型的危害行為適用不同的法律制裁,而將其大小不同的違法危害行為全部納入刑法調整的范圍,一味動用刑罰手段,既不是一個明智的作法,也必然面臨捉襟見肘的困境。所以我國在進行法治化建設過程中千萬不能本末倒置,不然法治目標只會緣木求魚而不可得也?! 斗缸锏亩涡赃`法理論與實踐——兼以刑民交叉類案例為實踐對象》為了從司法實踐中獲得理論的原料和營養(yǎng)而展開對一些刑法基礎理論和刑民交叉案例的思考和討論,也可供司法工作人員在進行刑民交叉案例分析時作為一種參考系數和觀照尺度加以對照,從中找到可以吸收和借鑒的成分,或者從證偽的角度避免重蹈覆轍。

作者簡介

  楊興培,華東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刑法教研室主任。華東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刑法教研室主任。

圖書目錄

目錄
上篇基礎理論篇
第一章刑法領域犯罪設定的三個層次
第一節(jié)犯罪構成技術運用層面的研究
一、認識和理解犯罪構成,首先應當遵循罪刑法定的基本
原則和“惡法亦法”的司法原則
二、認識和理解犯罪構成,必須從語言文字的既定規(guī)定上
加以進行
三、認識和理解犯罪構成,需要運用邏輯思維和經驗知識
的方法
第二節(jié)犯罪構成觀念修養(yǎng)層面的研究
一、觀念引導和制約著法律的制定
二、刑法具有二次性違法的規(guī)范屬性
第三節(jié)犯罪構成制度設定層面的研究
一 、罪刑法定原則是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
二、罪刑法定原則對于犯罪構成的制約
第二章刑法是整個法律體系的保障法
第一節(jié)無知、自由與守夜人式的國家
一、無知的必然
二、無知下的自由與生長的文明
三、守夜人式的國家
第二節(jié)刑罰的困惑
一、刑罰首先意味著國家對個人的強制
二、刑法應注重節(jié)儉性
三、刑罰應注重正義性
第三節(jié)理性地對待犯罪
一、人類不斷發(fā)展的理性
二、刑罰應當是理性的產物
第四節(jié)結語
第三章刑法是二次性違法的規(guī)范形式
第一節(jié)刑法與道德的分野
一、刑法作為極端的手段只能維護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二、道德問題不能過多地依賴法律強制和刑罰制裁
第二節(jié)刑法與“他法”的分野
一、刑法與其他部門法之間是一種補充關系
二、刑法與他法補充關系的表現(xiàn)
第三節(jié)劃出刑法的生存空間
一、行為犯罪化的定性限制
二、行為犯罪化的定量限制
第四章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特征的理論探討
第一節(jié)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的背景
一、刑法謙抑性的理念要求
二、犯罪中“應受刑罰處罰性”的特征要求
三、“經驗刑法”轉向“實證刑法”的方法要求
第二節(jié)犯罪二次性違法理論的基本內容與深度闡釋
一、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的基本內涵
二、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的理論意義
三、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的深度闡釋
第三節(jié)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存在的質疑與回應
一、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并不存在操作上的隱憂
二、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不僅適用于刑事立法,同樣
適用于刑事司法
三、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不僅適用于法定犯,同樣適用
于自然犯
第五章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的實踐運用
第一節(jié)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的基本內容
一、現(xiàn)代法治社會多層次法律規(guī)范的體系
二、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在法體系中的展開
第二節(jié)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在立法上的運用
一、完善與明確前置性法的作用與地位
二、前置性制裁規(guī)則的多元化
三、前置性法與刑法的有效銜接
第三節(jié)犯罪的二次性違法理論在司法上的運用
一、司法運用的一般操作方法
二、前置性法賦予權利情形下的具體運用
三、前置性法設定義務情形下的具體運用
第六章刑民交叉案中先刑觀念的反思與批評
第一節(jié)“先刑觀念”的現(xiàn)象與原因
一、“先刑觀念”現(xiàn)象
二、重刑輕民傳統(tǒng)法律文化浸淫的歷史原因
三、國家公權力得不到有效限制的現(xiàn)實原因
四、缺失刑事法律關系的機制原因
第二節(jié)“先刑觀念”的消極影響與負面作用
一、“先刑觀念”造成刑法一法獨強獨大的局面
二、“先刑觀念”損害了前置性法的權威性
三、“先刑觀念”大量浪費司法資源而效果適得其反
四、“先刑觀念”必然會加重監(jiān)獄的關押壓力
五、“先刑觀念”會通過社會輿論“綁架”司法機關
六、“先刑觀念”往往導致刑法技術運用的走樣
第三節(jié)“先刑觀念”思維模式的破解和時代出路
一、破解“先刑觀念”的重要路徑在于刑法觀念的更新
二、破解“先刑觀念”應當要建立和形成刑事法律關系新概念
三、破解“先刑觀念”應當堅持刑法的二次性評價原則
第四節(jié)余論
第七章刑民交叉案件的類型分析與破解方法
第一節(jié)刑民交叉現(xiàn)象研究劃分類型的必要性
一、犯罪類型化的法律規(guī)定為刑事司法提供了必要前提
二、刑民交叉案件類型化的復雜性
第二節(jié)刑民交叉案件類型化劃分的分類依據
一、刑民交叉案件類型化劃分根據的爭議
二、 應當以法律關系作為刑民交叉案件類型化劃分的根據
第三節(jié)不同法律關系的刑民交叉案件的破解方法
一、“先民后刑”或者“有民無刑”的破解方法和處理原則
二、“先刑后民”或者“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破解方法
和處理原則
三、“刑民并行” 的破解方法或者遵循“橋歸橋、路歸路”
的處理原則
第八章涉銀行存款型刑民交叉案件的基本分析
第一節(jié)專門研究涉銀行存款型刑民交叉案件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
一、專門研究涉銀行存款型刑民交叉案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涉銀行存款型刑民交叉案件的理論與實踐的分歧意見
第二節(jié)涉銀行存款型刑民交叉案件的核心問題和研究的切入點
一、涉銀行存款型刑民交叉案件的核心問題
二、涉銀行存款型刑民交叉案件研究的切入點
第三節(jié)實名掛失私自提取他人存款案件中的五對基本范疇
關系的辨析
一、銀行卡、折所有人與銀行之間的法律關系
二、非法或不合法使用人與銀行卡、折所有人之間的
法律關系
三、非法或不合法使用人與銀行之間的法律關系
四、財產所有權與財物占有狀態(tài)之間的關系
五、銀行卡、折內的錢款的所有權與實際占有狀態(tài)的歸屬
問題與相互關系
第四節(jié)對實名掛失私自提取自己名下他人存款案件的解析認定
一、誰與誰結成的法律關系是破解的路徑
二、對所涉案件的解析認定
第五節(jié)實名掛失私自提取自己名下他人存款的法理思考
一、實名掛失私自提取自己名下他人存款的問題本質
二、實名掛失私自提取自己名下他人存款的案件不要人為拔高
其行為性質
第九章金融刑法與金融法規(guī)的相互關系及界分
第一節(jié)金融犯罪的現(xiàn)狀與成因
一、金融犯罪的現(xiàn)狀
二、金融犯罪的成因
第二節(jié)金融犯罪的刑法屬性歸位
一 、金融犯罪具有法定犯的犯罪屬性
二、金融犯罪具有“出乎他法而入于刑法”的二次性違法特征
第三節(jié)二次性違法理論在金融刑事立法層面的展開
一、金融刑事立法的現(xiàn)狀概覽
二、二次性違法理論要求金融立法理念的更新
三、二次性違法理論對金融行為犯罪化依據的匡正
四、二次性違法理論呼吁首先設立完備的前置性法
第四節(jié)二次性違法理論在金融刑事司法層面的運用
一、二次性違法理論對“先刑后民”司法理念的糾偏
二、前置性法是解釋金融刑法的重要依據
三、前置性法是認定金融犯罪的必經程序
第五節(jié)結語
第十章惡意透支多重法律性質分析及刑民界分
第一節(jié)銀行行政規(guī)章中的透支行為分析
一、信用卡基本功能的透視
二、銀行行政規(guī)章中信用卡透支的規(guī)定
第二節(jié)民法中的惡意透支行為分析
一、民法中的惡意透支行為的表現(xiàn)
二、民法中的惡意透支行為的法律屬性
第三節(jié)刑法中的惡意透支行為分析及刑民界限的劃分
一、刑法中的惡意透支行為分析
二、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要件分析
三、經發(fā)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的要件分析

下篇實踐操作篇201

第一章夫妻爭吵引起一方自殺的行為分析
第二章出租車司機棄置傷者致死的行為分析
第三章婚姻存續(xù)期間丈夫強行與妻子同居的行為分析
第四章許霆ATM機瘋狂取錢案的技術分析和法理思考
第五章盜取房產憑證后出售父親房產的行為分析
第六章擅自出售登記于自己名下他人房產的行為分析
第七章崔某等人提取他人存于自己賬戶錢款的行為分析
第八章暴力索要為姘居而贈送的財物的行為分析
附一:刑法的二次性評價機制的理論與實踐
——2005年學術講座發(fā)言稿
附二:中國社會應當加大關注犯罪的“供給側”問題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