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編寫說明
第一章 概述
一、我國中藥材栽培歷史及現狀
(一)我國中藥材栽培歷史
(二)我國中藥材栽培發(fā)展概況
二、我國主要中藥材的分布
三、中藥材種植員的工作任務與崗位職責
四、中藥材規(guī)范化生產和發(fā)展方向
(一)中藥材規(guī)范化生產的發(fā)展方向
(二)發(fā)展中藥材生產應注意的問題
第二章 中藥材生產栽培的環(huán)境條件
一、氣候條件
(一)溫度條件
(二)光照條件
(三)水分條件
二、土壤條件
三、中藥材生產基地的選擇
(一)基地環(huán)境質量的指標體系
(二)基地環(huán)境質量標準簡介
(三)基地選擇的幾點建議
四、中藥材種植制度
(一)種植制度的含義與功能
(二)栽培植物布局
(三)復種
(四)間作、混作與套作
(五)輪作與連作
(六)茬口順序與安排
五、土壤耕作
(一)土壤耕作的任務
(二)土壤耕性與耕作質量
(三)土壤耕作措施及其作用
(四)耕地深度、時期與深耕的后效
(五)表土耕作措施和作用
(六)抗旱保墑土壤耕作
(七)坡地土壤耕作
(八)鹽堿地土壤耕作
第三章 中藥材高效生產技術
一、中藥材繁殖技術
(一)種子繁殖技術
(二)營養(yǎng)器官繁殖技術
二、中藥材良種繁育
(一)良種繁育的任務
(二)良種繁育的主要程序
三、中藥材育苗技術
(一)保護地育苗
(二)露地育苗
(三)無土育苗
(四)苗床管理
四、中藥材種苗移栽技術
(一)移栽前的準備
(二)移栽方法
(三)栽后保苗
五、中藥材田間管理技術
(一)間苗、定苗與補苗
(二)中耕、培土與除草
(三)追肥
(四)灌溉與排水
(五)打頂與摘蕾
(六)覆蓋、遮陽與支架
六、中藥材整枝修剪技術
(一)木本植物修剪的基本技術
(二)果實類藥用植物整枝修剪的一般方法
(三)其他植物的修剪
七、中藥材設施栽培生產與管理
(一)保護地栽培
(二)無土栽培
八、中藥材無公害栽培技術
(一)無公害中藥材產品法規(guī)的形成和發(fā)展
(二)藥用植物無公害栽培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要求
(三)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
九、中藥材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
(一)常見病害及防治
(二)常見蟲害及防治
第四章 中藥材產量與品質形成的構成因素
一、中藥材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二、藥用植物產量形成的特點
(一)產量因素的形成
(二)干物質的積累與分配
三、中藥材品質及其形成
(一)藥用植物品質的內涵
(二)影響藥用植物品質形成的因素
第五章 中藥材采收與產地加工管理
一、中藥材的采收
(一)中藥材采收的總體原則
(二)采收期與采收年限
(三)各類中藥材的采收
二、中藥材的產地加工
(一)中藥材的產地加工目的
(二)常用加工方法
三、中藥材的包裝與貯運
(一)中藥材包裝的意義
(二)中藥材包裝前的要求
(三)中藥材包裝的器材與技術要求
(四)中藥材包裝的標識
(五)中藥材的貯藏保管中常發(fā)生的變質現象
(六)中藥材的貯藏保管與變質防治
四、中藥材質量管理
(一)產地與生態(tài)環(huán)境
(二)藥用植物栽培
(三)藥用動物養(yǎng)殖管理
(四)采收與初加工
(五)質量管理
(六)人員和設備
(七)文件管理
第六章 主要中藥材栽培生產技術
一、根和根莖類中藥材
(一)板藍根
(二)桔梗
(三)百合
(四)半夏
(五)芍藥
二、全草類中藥材
(一)薄荷
(二)鐵皮石斛
(三)益母草
(四)紫蘇
三、花類中藥材
(一)金銀花
(二)番紅花
(三)紅花
(四)菊花
四、果實和種子類中藥材
(一)枸杞
(二)梔子
五、皮類中藥材
(一)牡丹
(二)杜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