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醫(yī)學皮膚病學與性科學皮膚病理快速診斷圖譜(原書第3版)

皮膚病理快速診斷圖譜(原書第3版)

皮膚病理快速診斷圖譜(原書第3版)

定 價:¥198.00

作 者: [美] 克里斯蒂娜.J.科奧,(美)羅納 德.J.巴爾 著,桑紅,顏文良 譯
出版社: 中國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04681638 出版時間: 2018-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2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引進自WILEY Blackwell出版社的一部經(jīng)典皮膚病理學診斷圖譜。著者結(jié)合認知心理學“格式塔”理論對鏡下模式進行了分類講解。緒論部分介紹了炎癥性和腫瘤性疾病的不同關(guān)注點,以幫助讀者區(qū)分炎癥和腫瘤。第1章講述了低倍鏡下表皮、真皮的鏡下結(jié)構(gòu)特點,將表皮形態(tài)分為5種模式、真皮形態(tài)分為9種模式。第2章將炎癥性疾病表皮及真皮鏡下結(jié)構(gòu)分別分為5種模式。第3章按構(gòu)成細胞種類進行分類,分為5種主要構(gòu)成細胞。 第4章按照表皮-真皮的鏡下特點分類。第5~6章按照鏡下藍色和粉色模式分類。各章均將每種模式下的相似疾病一一列舉,并對相關(guān)疾病進行了鑒別診斷,幫助讀者在共性中找不同。本書按鏡下直觀圖形進行分類匯總,不同于傳統(tǒng)分類方式,并配有大量染色清晰的高質(zhì)量彩色圖片,以凸顯共同模式下的不同鏡下特點,便于讀者學習記憶、查閱參考。本書既可作為皮膚病理學實用診斷工具書,亦可供病理科醫(yī)師、皮膚病理科醫(yī)師、皮膚科醫(yī)師等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ChristineJ.Ko,醫(yī)學博士,美國耶魯大學醫(yī)學院皮膚病學和病理學教授。在皮膚病學和病理學研究領(lǐng)域有很深的造詣。其學術(shù)成就在世界皮膚學界有很廣泛的影響力。其著作《皮夫病理學圖譜》可作為輔助工具書和圖譜資料或?qū)W習工具,本書對皮膚病理學初學者同樣會有幫助,因為它介紹了簡單而有效的讀片方法,常見診斷也包括其中。RonaldJ.Barr原著的《皮膚病理快速診斷圖譜(第3版)》旨在選取一些常見的皮膚病,展示其低倍鏡到高倍鏡下的病理表現(xiàn)。易混淆的鑒別診斷將在“關(guān)踺鑒別”中重點指出,有助于訓練抓住特征點的能力。因為一張圖片能表達出千言萬語,所以文字說明部分盡量精簡。鑒于有經(jīng)驗的皮膚病理學家常用此書進行考試命題,因此本書并不旨在代替專業(yè)皮膚病理學教材,而應(yīng)作為皮膚病理學課本的輔助工具書和圖譜資料或?qū)W習工具。通常皮膚病理的難點在于整體觀而非病因或傳統(tǒng)分類,“看上去像”往往有欺騙性,即使它們與正確的診斷沒有明顯的聯(lián)系?!镀つw病理快速診斷圖譜(第3版)》對皮膚病理學初學者同樣會有幫助,因為它介紹了簡單而有效的讀片方法,常見診斷也包括其中。

圖書目錄

目 錄 Contents
緒 論(Introduction)
一、腫瘤與發(fā)疹(Tumor versus rash)
二、腫瘤病變位置(Tumor location)
三、表皮病變模式(Epidermal architecture)
四、真皮病變模式(Dermal architecture)
五、腫瘤細胞類型(Tumor cell type)
六、良性與惡性(Benign versus malignant)
七、“發(fā)疹”——表皮的主要改變(“Rash”——key epidermal changes)
八、“發(fā)疹”——炎癥分布(“Rash”——distribution of in?ammation)
九、“發(fā)疹”——細胞類型(“Rash”——cell type)
十、肢端皮膚(Acral skin)
十一、唇部(Lip)
十二、眼瞼(Eyelid)
十三、腋窩(Axilla)
十四、銀質(zhì)沉著?。ˋrgyria)
十五、尋常型魚鱗?。↖chthyosis vulgaris)
十六、花斑癬(Tinea versicolor)
十七、蕁麻疹(Urticaria) .......
第1章 低倍鏡下形態(tài)(Shape on Low Power)
第一節(jié) 表皮(Epidermis)
一、規(guī)則棘層增生(Regular acanthosis)
二、小葉狀增生(Lobular proliferation)
三、網(wǎng)狀增生(Reticulated proliferation)
四、中央孔(Central pore)
五、表皮穿通(Epidermal perforation)
第二節(jié) 真皮(Dermis)
一、圓形真皮島(Circular islands)
二、條索狀/管狀結(jié)構(gòu)、逗號狀結(jié)構(gòu)(Cords/tubules and comma shapes)
三、含內(nèi)襯上皮的囊腔(Space with a lining)
四、乳頭狀突出(Papillations)
五、息肉狀(圓頂狀)[Polypoid(dome-shaped)]
六、方形/矩形(Square/rectangular)
七、柵欄狀(Palisading reactions)
八、膿腫上假上皮瘤樣增生(Pseudoepitheliomatous hyperplasia above abscesses)
第2章 格式塔:發(fā)疹/炎癥 (Gestalt: Rash/Inflammatory)
第一節(jié) 表皮改變(Epidermal changes)
一、角化不全(Parakeratosis)
二、海綿水腫(Spongiosis)
三、丘疹鱗屑性(銀屑病樣變)[(Papulosquamous(psoriasiform)]
四、界面(空泡樣變)[Interface(vacuolar)]
五、界面(苔蘚樣變)[Interface(lichenoid)]............. 117
第二節(jié) 炎癥:特殊形態(tài)和細胞類型(Inflammation: Specific patterns and cell type)
一、表皮嗜酸性粒細胞浸潤(Epidermal eosinophils)
二、管周型(Perivascular)
三、真皮/真皮乳頭帶狀浸潤(Band-like dermal/papillary dermal infiltrate)
四、彌漫型/結(jié)節(jié)型(Diffuse/nodular)
五、皮下型(Subcutaneous) ....................... 144
第3章 細胞類型(Cell Type)
一、黑素細胞(Melanocytic)
二、梭形細胞(Spindle cells)
三、內(nèi)皮細胞(Endothelial)
四、巨細胞(Giant)
五、透明細胞(Clear)
第4章 上-下(Top-Down)
一、角化過度/角化不全(Hyperkeratosis / parakeratosis)
二、表皮淺層病變(Upper epidermal change)
三、棘層松解(Acantholysis)
四、表皮下空隙/裂隙(Subepidermal space / cleft)
五、細胞內(nèi)顆粒狀“物質(zhì)”(Granular “material” in cells)
六、“忙亂”的真皮( “Busy” dermis)
七、真皮沉積物(Dermal material)
八、脂肪壞死(Fat necrosis)
第5章 顏色-藍色(Color-Blue)
一、藍色腫瘤(Blue tumor)
二、黏蛋白和腺體或?qū)Ч埽∕ucin and glands or ducts)
三、黏蛋白(Mucin)
第6章 顏色-粉色(Color-Pink)
一、梭形細胞構(gòu)成的粉色球樣結(jié)構(gòu)(Pink ball of spindle cells)
二、粉色物質(zhì)(Pink material)
三、粉色真皮(Pink dermis)
四、表皮壞死(Epidermal necrosis)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