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近程激光探測技術

近程激光探測技術

近程激光探測技術

定 價:¥59.00

作 者: 陳慧敏,李鐵,劉錫民,王小駒,王鳳杰 等 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系列教材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8264303 出版時間: 2018-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2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近程激光探測技術》介紹了與激光引信設計相關的器件(半導體激光器、光電探測器和光學系統(tǒng))、探測體制(脈沖激光引信、相干激光引信和脈沖激光成像引信)及總體技術(光散射特性、煙霧擴散模式、云霧傳輸特性、抗干擾技術、抗高過載技術及電磁兼容技術),分析了不同探測體制的激光引信技術實現(xiàn)途徑,給出了其總體設計方法?!督碳す馓綔y技術》可作為彈藥工程、引信技術、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等相關專業(y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兵器科學與技術、彈藥工程、引信技術、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等相關學科和領域的科學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近程激光探測技術》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激光的特性
1.2 引信的功能及組成
1.2.1 引信的功能及其定義
1.2.2 引信的組成及作用過程
1.3 激光引信發(fā)展現(xiàn)狀
1.3.1 國外激光引信發(fā)展現(xiàn)狀
1.3.2 國內激光引信發(fā)展現(xiàn)狀
1.4 激光引信發(fā)展趨勢
第2章 半導體激光器
2.1 半導體激光器的發(fā)展歷程及特點
2.1.1 電注入式半導體激光器的發(fā)展歷程
2.1.2 半導體激光器的特點
2.1.3 半導體激光器的特性
2.2 半導體激光器的性能參數(shù)
2.2.1 中心波長
2.2.2 閾值電流
2.2.3 效率
2.2.4 模式
2.2.5 光譜特性
2.3 典型半導體激光器
2.3.1 低功率脈沖半導體激光器
2.3.2 高功率脈沖半導體激光器
2.3.3 集成驅動脈沖半導體激光器
2.3.4 脈沖光纖耦合激光器
2.3.5 連續(xù)半導體激光器
2.4 垂直腔面發(fā)射激光器
2.4.1 垂直腔面發(fā)射激光器的結構和特點
2.4.2 垂直腔面發(fā)射激光器的典型應用
2.5 微腔激光器
2.5.1 微腔激光器的特點
2.5.2 微腔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2.5.3 微腔激光器的典型應用
2.6 量子級聯(lián)激光器
2.6.1 量子級聯(lián)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2.6.2 量子級聯(lián)激光器的特點
2.6.3 量子級聯(lián)激光器的應用
第3章 光電探測器
3.1 光電探測器的物理效應
3.1.1 外光電效應
3.1.2 內光電效應
3.1.3 光熱效應
3.1.4 光電轉換定律
3.2 光電探測器的特性參數(shù)和噪聲
3.2.1 特性參數(shù)
3.2.2 噪聲
3.3 常用光電探測器
3.3.1 硅光電二極管
3.3.2 硅PIN光電二極管
3.3.3 雪崩光電二極管
第4章 光學系統(tǒng)設計
4.1 幾何光學基本定律
4.1.1 幾何光學的基本概念
4.1.2 幾何光學的基本定律
4.1.3 馬呂斯定律和費馬原理
4.2 球面和共軸球面系統(tǒng)
4.2.1 光線經(jīng)過單個折射球面的折射
4.2.2 單個折射球面的成像倍率
4.3 光學系統(tǒng)像差
4.3.1 球差
4.3.2 彗差
4.3.3 像散和場曲
4.3.4 畸變
4.4 光學材料
4.4.1 透明光學材料
4.4.2 玻璃選擇原則
4.4.3 塑料光學材料
4.4.4 反射光學材料
4.5 典型光學元件
4.5.1 透鏡
4.5.2 柱面鏡
4.5.3 折反棱鏡
4.5.4 濾光片
4.6 光學系統(tǒng)設計軟件
4.6.1 ZEMAX基本概況
4.6.2 ZEMAX設計環(huán)境
4.6.3 光學系統(tǒng)結構設計
4.6.4 光學系統(tǒng)成像分析
4.6.5 光學系統(tǒng)結構優(yōu)化
4.7 典型光學設計
4.7.1 激光引信光束布局
4.7.2 周視激光引信光學系統(tǒng)設計
第5章 光散射特性
5.1 涂層光散射基礎理論
5.1.1 涂層結構參數(shù)
5.1.2 雙向反射分布函數(shù)
5.1.3 反射率和透射率
5.1.4 方向發(fā)射率
5.1.5 雙向反射系數(shù)
5.1.6 激光雷達散射截面
5.2 粗糙表面雙向反射分布函數(shù)模型
5.2.1 粗糙表面光散射的幾何理論
5.2.2 遮蔽函數(shù)
5.2.3 參數(shù)化統(tǒng)計模型
5.2.4 雙向反射分布函數(shù)測量系統(tǒng)
5.2.5 試驗數(shù)據(jù)獲取
5.2.6 模型優(yōu)化方法
5.2.7 多種涂層材料表面BRDF分布模型
5.3 復雜目標激光反射特性
5.3.1 近程探測中的目標特性模型
5.3.2 體目標等效雙向反射分布函數(shù)
第6章 脈沖激光引信技術
6.1 脈沖激光發(fā)射電路
6.1.1 驅動電路等效模型分析
6.1.2 高速開關器件選擇
6.1.3 雪崩晶體管
6.1.4 功率場效應管
6.2 脈沖激光接收電路
6.2.1 接收電路主要技術參數(shù)
6.2.2 光電探測器選擇原則
6.2.3 放大電路的設計
6.2.4 回波信號數(shù)字檢測方法
6.3 脈沖激光回波信號處理
6.3.1 時刻鑒別方法
6.3.2 脈沖時間間隔測量方法
6.4 測距精度誤差
6.4.1 時刻鑒別誤差
6.4.2 時間間隔測量誤差
6.4.3 系統(tǒng)噪聲誤差
第7章 相干激光引信技術
7.1 激光探測體制
7.1.1 激光非相干探測基本原理
7.1.2 激光相干探測基本原理
7.2 激光相干探測技術的應用
7.2.1 相干激光雷達系統(tǒng)
7.2.2 相干激光通信系統(tǒng)
7.2.3 相干激光引信系統(tǒng)
7.3 典型線性調頻相干激光引信系統(tǒng)
7.3.1 工作原理
7.3.2 性能參數(shù)分析
7.3.3 系統(tǒng)組成
第8章 脈沖激光成像引信技術
8.1 脈沖激光成像引信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參數(shù)
8.1.1 工作原理
8.1.2 性能參數(shù)
8.1.3 激光成像引信的優(yōu)缺點
8.2 脈沖激光成像引信系統(tǒng)設計
8.2.1 系統(tǒng)組成
8.2.2 激光發(fā)射子系統(tǒng)
8.2.3 激光接收子系統(tǒng)
8.2.4 圖像信號處理識別系統(tǒng)
8.3 脈沖激光成像引信仿真技術
第9章 煙霧擴散模式
9.1 氣溶膠粒子的物理性質
9.1.1 粒子大小
9.1.2 粒子形態(tài)
9.1.3 粒子形狀
9.1.4 粒徑分布規(guī)律
9.1.5 粒徑分布函數(shù)
9.2 影響氣溶膠粒子運動的環(huán)境氣象因素
9.2.1 大氣穩(wěn)定度
9.2.2 大氣擴散參數(shù)
9.2.3 有效源高
9.2.4 地面反射系數(shù)
9.2.5 風速與風向
9.2.6 沉降速度
9.3 煙霧擴散模式
9.3.1 高斯擴散模式
9.3.2 隨機游走模式
第10章 云霧傳輸特性
10.1 云的特性
10.1.1 云的分類
10.1.2 云的宏觀特征
10.1.3 云的微觀特征
10.2 霧的特性
10.2.1 霧的物理性質
10.2.2 霧的衰減預測模型
10.3 脈沖激光云霧回波仿真
10.3.1 仿真模型
10.3.2 仿真方法
10.3.3 仿真結果
第11章 激光引信總體設計
11.1 彈目交會技術
11.1.1 坐標系的建立
11.1.2 坐標系之間的夾角關系
11.1.3 坐標系之間的轉換關系
11.1.4 導彈目標空間交會模型
11.2 抗干擾技術
11.2.1 陽光干擾特征分析及抗干擾技術
11.2.2 云煙干擾特征分析及抗干擾技術
11.2.3 地海雜波干擾特征及抗干擾技術
11.2.4 其他抗干擾技術
11.3 抗高過載技術
11.3.1 光學系統(tǒng)的抗高過載設計
11.3.2 電路系統(tǒng)的抗高過載設計
11.3.3 灌封技術
11.4 電磁兼容技術
11.4.1 電磁兼容的定義
11.4.2 軍用標準中常用的EMC測試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