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工具書歷史地理工具書新民說·珞珈筑記:一座近代國立大學新校園的誕生

新民說·珞珈筑記:一座近代國立大學新校園的誕生

新民說·珞珈筑記:一座近代國立大學新校園的誕生

定 價:¥108.00

作 者: 劉文祥 著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59817150 出版時間: 2019-06-01 包裝: 精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56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大學是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歷史進程中所誕生的一種新事物。它的誕生既是中國現(xiàn)代化之路的必然需要,也是近代中國打開國門后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結(jié)果,承載了引導中華文明在近代轉(zhuǎn)型之路上前行的歷史重任。 本書作為近代中國大學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從選址、建筑、人文三個方面,用翔實的文史資料和生動形象的語言,揭示了國立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從無到有、從荒野湖山到黌宮勝地的動態(tài)過程,還原了建校先驅(qū)為新校園誕生做出的不懈努力,探究了珞珈山校園所折射出的中國近代建筑文化意涵。不僅如此,書稿又將國立武漢大學的誕生,置于近代中國東西方建筑文化激蕩交匯的歷史進程中,成為深入觀察理解近代中國社會的一個獨特而深邃的視角,這對于近代中國大學史研究及建筑文化史研究均有重大意義。

作者簡介

  劉文祥,湖北人,武漢大學文學學士及歷史學碩士、博士。從事中國近代大學史、近代建筑史及武漢城市史研究。多年來持續(xù)關注和研究民國時期武漢大學歷史文化,為武漢大學校史館布展方案設計人之一及專題紀錄片《珞珈》撰稿人之一。

圖書目錄

引 子
緒? 論
一、多維視角下的近代中國大學史研究
二、近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筑史研究
三、武漢大學校史與珞珈山校園相關研究
四、本書的基本框架與主要內(nèi)容
第一章 中西建筑文化交流與晚清民初大學校園發(fā)展歷程
一、近古西人眼中的中國建筑
二、風格交錯的晚清民初中國建筑及大學校園
三、“中國固有之形式”與國立大學校園建設
四、清末民初武漢高等學堂、學校的校園建設
第二章 國立武漢大學的組建與珞珈山新校址的選定
一、從“湖北大學”到“國立武漢大學”
二、武漢大學新校舍的醞釀和建筑設備委員會的成立
三、珞珈山新校舍的選址過程
四、珞珈山新校址內(nèi)的土地征收與糾紛
第三章 珞珈山新校舍的建筑設計及工程營造
一、建筑師開爾斯與珞珈山新校舍的建筑設計
二、漢協(xié)盛營造廠與新校舍一期工程
三、六合建筑公司與新校舍二期工程
第四章 珞珈山新校舍建設的經(jīng)費來源與支出
一、新校舍一期工程的經(jīng)費來源
二、新校舍二期工程的經(jīng)費籌措
三、慘淡經(jīng)營:珞珈山校園建設經(jīng)費的收支狀況與籌款困境
第五章 珞珈山校園的建筑語匯和文化意涵
一、珞珈山校園的總體規(guī)劃及空間布局
二、“南北”與“東西”:珞珈山的建筑風格與校園格局
三、現(xiàn)代大學校園與復古建筑形式的折中碰撞
第六章 藏修息游焉:珞珈湖山風景與大學校園生活
一、武昌東湖:由荒郊野澤走向近代風景游憩地
二、武漢大學與東湖風景區(qū)
三、民國時期珞珈山的校園生活
結(jié) 語
附錄一 國立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地契信息統(tǒng)計表
附錄二 國立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建筑一覽表
附錄三 民國時期珞珈山校園規(guī)劃設計主要建筑工程師一覽表
參考文獻
后 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