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美學當代美學

當代美學

當代美學

定 價:¥35.00

作 者: (意)馬里奧·佩爾尼奧拉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9121858 出版時間: 2017-02-01 包裝:
開本: 32開 頁數: 273 字數:  

內容簡介

  到了20世紀,美學已不僅是一種關于審美趣味的理論,而是融入到個人生活和群體生活中。《當代美學》作者馬里奧·佩爾尼奧拉認為,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美學更像是一種文化哲學,而不是對美和藝術的本質思考:生命美學獲得了政治性意義;形式美學獲得了媒介意義;知識美學獲得了懷疑論意義;實踐美學則獲得了交往意義。值得一提的是,在方法論上,作者不同意那種將美學家劃分成不同流派的寫法,也不同意將主要作家凌駕于次要作家之上的歷史編寫順序,他采取的“多元視角”將日本、中國等亞非國家的美學觀點也納入20世紀美學的思想譜系中?!睹缹W與文化批判譯叢:當代美學》是意大利著名哲學家馬里奧·佩爾尼奧拉的第二本中文譯作,在這本極富啟發(fā)性的美學專著中,我們可以系統(tǒng)了解20世紀美學的重要成就,還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從美學的角度重新審視日常生活和社會問題。

作者簡介

  馬里奧·佩爾尼奧拉(Mario Perniola),羅馬大學美學教授,與安伯特·艾柯齊名的當代意大利哲學家。佩爾尼奧拉著有多部美學著作,其中已被翻譯為中文的是《儀式思維》。他重視對意大利本土文學成就和文學理論的研究,也關注當代世界美學的基本走向,對當代技術革新所造成的人的欲望經驗的改變尤為敏感。對于那些當代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件,像1968年學生運動、1979年伊朗革命、1989年柏林墻的倒塌、2011年美國世貿大廈被襲事件,他都在自己的學術研究中給予了深切關注,可以說,在廣義美學框架內,佩爾尼奧拉發(fā)展了一套富于創(chuàng)新性、想象力、具有批判精神的文體。裴亞莉,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為西方文學理論和電影理論,已出版《政治變革與小說形式的演進》《電影、政治知識分子和產業(yè)》《電影語言現代化再認識》《新時期電影文化思潮》等著作,是2008-2009年度中美福布萊特研究學者。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言
緒論
第一章 生命美學
1.“生命意義”和美學
2.生命經驗
3.生命即評價
4.生命即綿延
5.笑與赤裸的生命
6.生命即毀滅
7.審美的生命與宗教
8.存在于美學和倫理學之間的生命
9.存在于游戲和政治之間的審美生命
10.權力美學和生物政治學
第二章 形式美學
1.形式和超驗
2.超越于形式的巴洛克風格
3.先于形式存在的藝術意志
4.超越形象的無機風格
5.作為生命形式的藝術作品
6.形式作為圖式和歷史性序列
7.形式作為儀式
8.形式作為格式塔
9.審美形式與神學
10.處于媒介和崇高之間的形式
第三章 美學與知識
1.美學真理與自我指涉
2.美學作為直覺性知識
3.美學作為意向性知識
4.藝術作為解釋學知識
5.藝術作為象征性知識
6.美學和關于變異的知識
7.美學作為批判性知識
8.藝術作為感性世界的知識
9.位于接受美學和虛無主義之間的藝術
10.假定性、藝術的認知特性和元美學
第四章 美學與行為
1.“美的行為”和矛盾
2.審美行為作為實現
3.審美行為作為烏托邦張力
4.文化行為作為組織
5.藝術行為作為傾向
6.美學的多功能性和對話特征
7.審美行為中的想象和現實
8.審美行為作為誘惑
9.交往和表演行為
10.存在于影響、互相作用和儀式之間的審美行為
第五章 審美與感覺
1.感覺與差異
2.詼諧和詭異
3.放棄和留意
4.將某物“視作”某物
5.無機物的性吸引力
6.勸說和陌生化
7.色情、中立、擬像:理性的昏迷
8.性感受和差異
9.美學的解構:惡心
10.精神分裂分析學和感覺團塊
第六章 美學與文化
1.審美教育與文化
2.東方的現代化與殖民化的東方主義
3.日本審美文化與政治權力
4.仁,一個中國的倫理美學概念
5.作為三種力量之重構的伊斯蘭現代化
6.作為熱帶主義的巴西現代化
7.日本的環(huán)境美學和環(huán)境倫理學
8.中國士大夫的內在二重性
9.西方審美文化的沉悶期
10.西方美學的最后堅守:功利的非功利性
中譯本部分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譯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