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神經系統(tǒng)再生總論
0.1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再生戰(zhàn)略
0.2 神經再生的基礎知識
0.3 神經系統(tǒng)的再生和移植
0.4 再生治療研究的進展和課題
0.5 展望
I 基礎篇
1.神經系統(tǒng)的干細胞生物學
1.1 神經干細胞的分離和培養(yǎng)方法
1.2 神經干細胞的發(fā)生、局部存在和性質
1.3 多能干細胞來源的神經分化和初期的神經干細胞
1.4 神經干細胞的分化轉換及去分化
2.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過程中的細胞遷移
2.1 神經系統(tǒng)形態(tài)形成初期的細胞遷移
2.2 胚胎期腦壁上的遷移
2.3 通過基因和細胞導人治療的可能性
3.神經軸索的調節(jié)機制
3.1 軸索形成
3.2 軸索的結構與運動
3.3 軸索的形成因子
3.4 細胞內與軸索誘導相關的分子
3.5 軸索內運輸
3.6 軸索起始段
3.7 生物體內軸索形成的結構
4.成體神經元的新生
4.1 成體神經元的新生
4.2 成體神經元新生發(fā)生的場所
4.3 成體神經元新生的調節(jié)機制
4.4 成體新生神經元的功能
4.5 成人腦的神經元新生
4.6 疾病與成體神經元新生
4.7 成體神經元新生與再生醫(yī)學
4.8 展望
5.應用iPs細胞的神經、精神疾病研究
5.1 iPs細胞的建立
5.2 應用iPs細胞的神經、精神疾病模型制作
5.3 iPs細胞與新藥開發(fā)研究
5.4 應用iPs細胞的神經疾病模型化的問題點
II 臨床篇
6.應用多能干細胞治療帕金森病
6.1 帕金森病
6.2 針對帕金森病的胎兒細胞移植
6.3 對多能干細胞進行多巴胺神經細胞誘導
6.4 來源于多能干細胞的多巴胺神經細胞的移植
6.5 應用多能干細胞實現移植治療
7.脊髓損傷的再生治療
7.1 應用胎仔來源的Ns/Pc治療脊髓損傷的再生醫(yī)學
7.2 Es細胞來源的神經干細胞
7.3 iPs細胞來源的神經干細胞
7.4 今后的課題與展望
8.腦缺血后的再生治療
8.1 腦梗死急性期的再生治療
8.2 針對腦梗死的基因治療流程
8.3 基因治療與再生治療的聯合治療
8.4 對慢性期再生治療的高度期待
9.末梢神經的再生治療
9.1 神經的再生治療與末梢神經的再生
9.2 人工神經的臨床應用與組織工程學
9.3 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自體神經移植)與存在的問題
9.4 神經連接管的歷史
9.5 神經連接管的臨床適應證
9.6 夢幻般的技術:科學進步與再生醫(yī)學
10.應用神經干細胞的臨床研究(內田伸子)
10.1 神經干細胞:作為細胞產品的生物學特征
10.2 以確立安全性為目標的臨床研究策略
10.3 以確立有效性為目標的臨床研究策略
10.4 神經干細胞治療實用化的研究課題
11.應用問充質干細胞、Muse細胞的再生醫(yī)學
11.1 問充質干細胞
11.2 針對腦梗死的應用
11.3 針對脊髓損傷的應用
11.4 針對帕金森病的應用
11.5 其他腦神經系統(tǒng)疾病
11.6 應用于末梢神經損傷
11.7 存在于人問充質組織中的多能干細胞:Muse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