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影視藝術電影學院149:劇本結構論

電影學院149:劇本結構論

電影學院149:劇本結構論

定 價:¥49.80

作 者: [日] 野田高梧 著,王憶冰 譯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210114383 出版時間: 2019-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2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序? 言 電影的誕生 電影的文法du創(chuàng)性的基礎 第一章 概 論 1.1 電影是什么 1.2 關于電影的美 1.3 關于電影的文學性1.4 關于電影的大眾性 1.5 關于電影的倫理性第二章 基礎(一) 2.1 虛構的真實 2.2 事實的整理 2.3 電影的特性(A)2.4 電影的特征(B)2.5 電影的特征(C)第三章 基礎(二) 3.1 劇本的地位3.2 劇本的技巧 3.3 關于文章 3.4 時態(tài)的問題 3.5 時長的問題第四章 結 構 4.1 題 材4.2 主 題4.3 故 事 4.4 情 節(jié) 4.5 結 構 第五章 場 景 5.1 戲劇性情境的產生5.2 戲劇性結構的原則 5.3 開 端5.4 開篇場景 5.5 矛 盾 5.6 危 機 5.7 高 潮5.8 結 局 第六章 電影的結構 6.1 劇本的結構 6.2 劇本的視覺性 6.3 電影的敘事技巧 第七章 性 格 7.1 性格的問題 7.2 性格描寫7.3 性格的發(fā)展變化7.4 人物的數(shù)量 7.5 心理的具象化 7.6 結論 跋 劇本相關術語一覽表復刊版后記野田高梧年譜出版后記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野田高梧(1893—1968),日本著名劇作家,被譽為日本電影“黃金時代”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日式編劇術的先驅”。1924年,進入松竹電影公司蒲田電影制片廠劇本部,后成為該公司具代表性的劇作家。1927年,撰寫劇本《懺悔之刃》,這是小津安二郎導演生涯的處女作。1936年,出任日本電影劇作家協(xié)會的首屆會長。1938年,與野村浩將合作的《愛染桂樹》創(chuàng)下當時的賣座紀錄。40年代后,與小津的合作更為緊密,二人攜手打造了《晚春》《麥秋》《茶泡飯之味》《東京物語》《彼岸花》《秋刀魚之味》等多部賣座經典,直至小津辭世。 野田曾在長野縣茅野市蓼科地區(qū)購入“云呼莊”別墅,與小津共同創(chuàng)作了許多影史經典。 2016年,該地成立了“野田高梧紀念蓼科劇本研究所”,收藏并展示原云呼莊的文物、野田高梧手稿、劇本等相關資料。 譯者簡介 王憶冰,本科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日語系,日本廣島大學博士在讀,研究方向為比較日本文化學。

圖書目錄

序? 言
電影的誕生
電影的文法
獨創(chuàng)性的基礎

第一章 概 論
1.1 電影是什么
1.2 關于電影的美
1.3 關于電影的文學性
1.4 關于電影的大眾性
1.5 關于電影的倫理性

第二章 基礎(一)
2.1 虛構的真實
2.2 事實的整理
2.3 電影的特性(A)
2.4 電影的特征(B)
2.5 電影的特征(C)

第三章 基礎(二)
3.1 劇本的地位
3.2 劇本的技巧
3.3 關于文章
3.4 時態(tài)的問題
3.5 時長的問題

第四章 結 構
4.1 題 材
4.2 主 題
4.3 故 事
4.4 情 節(jié)
4.5 結 構

第五章 場 景
5.1 戲劇性情境的產生
5.2 戲劇性結構的原則
5.3 開 端
5.4 開篇場景
5.5 矛 盾
5.6 危 機
5.7 高 潮
5.8 結 局

第六章 電影的結構
6.1 劇本的結構
6.2 劇本的視覺性
6.3 電影的敘事技巧

第七章 性 格
7.1 性格的問題
7.2 性格描寫
7.3 性格的發(fā)展變化
7.4 人物的數(shù)量
7.5 心理的具象化
7.6 結論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