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論/1
第一章 思想前史/9
一 19世紀后期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的零星接觸/9
二 20世紀初留日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譯介/15
三 梁啟超對馬克思主義的介紹/22
四 資產階級革命派對馬克思主義的介紹/28
五 無政府主義者對馬克思主義的介紹/37
六 中國社會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介紹/44
第二章 奠基、探索、起步/56
一 前期新文化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56
二 五四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初步奠基/61
三 中共成立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初步理論探索/77
四 八七會議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蹣跚起步/91
第三章 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101
一 從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101
二 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調查研究方法/109
三 拓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路徑/118
四 以科學理論和理想信念形成思想共識/128
五 創(chuàng)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論/136
六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初步形成/145
第四章 兩種馬克思主義觀的較量/153
一 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形成并獲得統(tǒng)治地位/153
二 贛南會議上兩種馬克思主義觀的直接交鋒/158
三 寧都會議上開展“從未有過的反傾向斗爭”/164
四 以反“羅明路線”名義打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者/173
五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艱難發(fā)展并逐步獲得認同/181
第五章 命題的提出與框架的形成/193
一 初步總結經驗教訓和清理錯誤思想/193
二 在紛繁的矛盾沖突中開展理論交鋒/202
三 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和理論框架/220
四 形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231
第六章 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實現/243
一 奠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性飛躍的文獻基礎/244
二 形成成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chuàng)新的主體系統(tǒng)/250
三 進一步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總體性內涵/263
四 通過清算錯誤路線及其思想根源形成思想共識/280
五 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思想地位/291
第七章 歷史轉變中的理論創(chuàng)新/308
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進程中的重大歷史性轉變/309
二 在回答重大歷史性課題中掀起理論創(chuàng)新高潮/315
三 推動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教育普及/327
第八章 新的創(chuàng)造性結合/336
一 創(chuàng)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336
二 放棄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與創(chuàng)立過渡時期理論/346
三 開創(chuàng)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革命道路/356
四 社會主義文化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上的創(chuàng)造性探索/372
五 開啟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又一次創(chuàng)造性結合/384
第九章 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開始/400
一 推動開展真理標準討論,奠定了第二次飛躍的思想基礎/401
二 初步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明確了第二次飛躍的發(fā)展主題/412
三 系統(tǒng)提出四項基本原則,確立了第二次飛躍的政治準則/423
四 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厘清了第二次飛躍的理論前提/437
第十章 第二次飛躍的實現與推進/450
一 改革開放的偉大革命為理論創(chuàng)新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素材/450
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chuàng)新的機制不斷豐富和完善/462
三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chuàng)新的主體力量更加成熟和壯大/470
四 在回答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成功實現并不斷推進第二次飛躍/476
五 創(chuàng)立并不斷豐富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標志性理論成果/493
第十一章 新起點上的理論新進展/508
一 新的歷史起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的到來/509
二 新起點上的理論創(chuàng)造: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520
三 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方法論特征/539
主要參考文獻/545
一 經典著作和文獻資料/545
二 學術理論著作(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549
三 國外學者著作/551
后 記/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