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工業(yè)技術(shù)工業(yè)技術(shù)理論/總述磨削加工技術(shù)難點與測量技術(shù)

磨削加工技術(shù)難點與測量技術(shù)

磨削加工技術(shù)難點與測量技術(shù)

定 價:¥89.00

作 者: (日)塚本真也 大橋一仁 藤原貴典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工業(yè)技術(shù) 機械/儀表工業(yè) 機械學(機械設計基礎理論)

ISBN: 9787111579809 出版時間: 2018-01-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9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磨削加工中測量與評價磨削力、磨削熱、熱變形、砂輪磨損和工件表面質(zhì)量等磨削過程中涉及的物理量的相關理論和方法,既包括了傳統(tǒng)的方法,又涵蓋了新的技術(shù)。區(qū)別于大部分磨削加工技術(shù)的書籍,本書詳細介紹了這些測量和評價方法使用的設備、裝置、難點及其解決方法與技巧,以大量的試驗數(shù)據(jù)和分析結(jié)果為實例進行講解,內(nèi)容翔實,可操作性強,可以為開展磨削理論與技術(shù)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yè)的研究人員,尤其是剛開始從事磨削加工技術(shù)研究的初學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磨削加工技術(shù)難點與測量技術(shù)》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 言
第1章 磨削力的產(chǎn)生機理及其在不同磨削方式下的形態(tài) 1
1. 1 概述 1
1. 2 磨粒的切削力 1
1. 3 砂輪的磨削力 4
1. 4 不同磨削方式下磨削力的產(chǎn)生機理 5
1. 4. 1 切入磨削方式 5
1. 4. 2 縱向磨削方式 6
1. 4. 3 緩進給磨削方式 8
1. 4. 4 角度磨削方式 10
1. 4. 5 正面磨削方式 11
1. 5 小結(jié) 12
參考文獻 12
第2章 磨削力的應變片測量技術(shù)及其技術(shù)難題的解決 13
2. 1 概述 13
2. 2 應變片法 13
2. 2. 1 中心式應變片法的原理 13
2. 2. 2 電橋電路的輸出與干涉 15
2. 2. 3 應變片法的操作步驟 18
2. 2. 4 測量系統(tǒng)的構(gòu)成與噪聲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 21
2. 2. 5 應變片位置的保護方法 22
2. 3 磨削力的校準與數(shù)據(jù)處理 22
2. 3. 1 磨削力的校準方法 22
2. 3. 2 磨削力校準公式的確定 23
2. 3. 3 磨削力的數(shù)據(jù)處理 25
2. 4 試驗問題處理 26
2. 4. 1 振幅明顯的數(shù)據(jù) 26
2. 4. 2 零點漂移 27
2. 5 小結(jié) 28
參考文獻 28
第3章 磨削力分布的先進測量技術(shù) 29
3. 1 概述 29
3. 2 磨削力分布的測量方法(預制溝槽測力分析法) 29
3. 2. 1 外圓縱向磨削 29
3. 2. 2 磨削力分布的計算方法 31
3. 2. 3 緩進給磨削 34
3. 2. 4 角度磨削 36
3. 2. 5 磨削力分布的壓力傳感器測量法 38
3. 3 其他的先進測量技術(shù) 41
3. 4 小結(jié) 44
參考文獻 44
第4章 熱電偶埋入測溫法中磨削溫度的測量技術(shù)與技巧 45
4. 1 概述 45
4. 2 產(chǎn)生磨削溫度的機理 45
4. 2. 1 磨削溫度的產(chǎn)生機理與定義 45
4. 2. 2 磨削溫度的影響 46
4. 3 熱電偶埋入測溫法 47
4. 3. 1 磨削溫度測量法的種類 47
4. 3. 2 熱電偶的原理 48
4. 3. 3 熱電偶埋入測溫法的使用技巧 49
4. 3. 4 磨削溫度的測量系統(tǒng) 51
4. 3. 5 工件溫度分布的測量方法 53
4. 3. 6 康銅線熱電偶的熱電動勢檢測 55
4. 3. 7 解析檢測信號時需注意的問題 56
4. 3. 8 熱電偶埋入測溫法的噪聲信號的解決方法 58
4. 4 小結(jié) 60
參考文獻 61
第5章 應用接觸式表面溫度計的磨削溫度測量技術(shù) 62
5. 1 概述 62
5. 2 應用接觸式表面溫度計測量溫度 62
5. 2. 1 接觸式表面溫度計的構(gòu)造及其測量原理 62
5. 2. 2 接觸式表面溫度計測量精度的校準 64
5. 2. 3 制作要點與技術(shù)難點的解決 66
5. 2. 4 存在溫度梯度時的溫度測量 68
5. 3 紅外溫度計與紅外熱像儀 71
5. 3. 1 紅外溫度計測量溫度的注意事項 71
5. 3. 2 紅外熱像儀測量溫度的注意事項 73
5. 4 小結(jié) 77
參考文獻 77
第6章 工件熱變形的相關測量技術(shù) 78
6. 1 概述 78
6. 2 熱變形量的快速退刀測量方法 78
6. 2. 1 熱變形量的測量方法及其原理 78
6. 2. 2 工件圓周上的熱變形量 81
6. 2. 3 磨削循環(huán)中的熱變形量與尺寸精度 82
6. 2. 4 工件的熱變形量與溫度分布的關系 83
6. 2. 5 工件寬度方向上的熱變形量和形狀誤差 83
6. 2. 6 內(nèi)圓磨削中的熱變形行為 84
6. 2. 7 平面磨削中快速后退測量法的方案 87
6. 3 在線預測測量方法 88
6. 3. 1 測量原理與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 88
6. 3. 2 加工參數(shù)的影響 90
6. 3. 3 在磨削加工現(xiàn)場的使用方法 92
6. 4 小結(jié) 93
參考文獻 93
第7章 接觸傳感技術(shù) 94
7. 1 概述 94
7. 2 為提高加工效率而檢測加工開始位置的必要性 94
7. 3 發(fā)現(xiàn)隱藏數(shù)據(jù)背后的真相 96
7. 4 接觸式傳感器的構(gòu)成和間隔檢測方法 97
7. 5 接觸傳感功能的發(fā)現(xiàn) 99
7. 6 接觸式傳感器的信號特征 103
7. 7 實用型接觸式傳感器開發(fā)指南 106
7. 8 小結(jié) 107
參考文獻 107
第8章 使用表面粗糙度測量儀測量表面輪廓和砂輪磨耗量的方法 109
8. 1 概述 109
8. 2 三維表面形狀的測量方法 109
8. 3 在圓柱面輪廓測量中母線的確定方法 113
8. 4 砂輪磨耗量的測量 117
8. 4. 1 利用轉(zhuǎn)印法的測量方法 117
8. 4. 2 用轉(zhuǎn)印法測量砂輪磨耗量的技巧 120
8. 4. 3 非接觸測量法 122
8. 5 小結(jié) 123
參考文獻 123
第9章 砂輪架移動量、尺寸生成量以及殘留余量的測量技術(shù) 124
9. 1 概述 124
9. 2 考慮熱變形量的接觸狀態(tài) 124
9. 3 砂輪架移動量和砂輪磨耗量 126
9. 3. 1 砂輪架移動量的測量 126
9. 3. 2 砂輪磨耗量的測量 129
9. 4 由軸的剛度導致的磨削殘留余量 130
9. 4. 1 砂輪軸剛度和工件軸剛度的測量 130
9. 4. 2 系統(tǒng)剛度的確定 132
9. 4. 3 磨削殘留余量的在線測量 133
9. 5 實際尺寸生成量的測量技術(shù) 134
9. 6 與熱變形量有關的實際磨削現(xiàn)象 136
9. 6. 1 砂輪和工件的熱變形速度的變化規(guī)律 136
9. 6. 2 實際的砂輪架移動速度和尺寸生成速度 137
9. 6. 3 磨削區(qū)的磨削殘留余量 138
9. 7 小結(jié) 139
參考文獻 140
第10章 使用顯微鏡進行加工表面的觀察與特性評價的技術(shù) 141
10. 1 概述 141
10. 2 各種顯微鏡的觀察特點 142
10. 3 利用轉(zhuǎn)印法觀察已加工表面 144
10. 4 利用SEM 進行的對已加工表面特性的定量評價法 146
10. 5 已加工表面的特性與加工變質(zhì)層的評價方法 149
10. 5. 1 通過光澤度評價 149
10. 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