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地域文化重慶文化研究 己亥秋

重慶文化研究 己亥秋

重慶文化研究 己亥秋

定 價:¥35.00

作 者: 重慶市文化研究院 編
出版社: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2199823 出版時間: 2019-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149 字數:  

內容簡介

  2018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努力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這一要求,既是對重慶的,也是對全國的。一年多來,重慶人民按照這一方向,勤奮工作,不懈努力,大踏步走在高質量發(fā)展、高品質生活道路上。討論“文化與高品質生活”,既是對這一問題的深入交流,也是為了更好地尋找重慶文化發(fā)展的新辦法,以期加快提升人民高品質生活的步伐。嚴格來講,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對人的作用將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在缺少物質生活的時代,很難有豐富的精神生活,當然更談不上高品質的精神生活。但是,一旦社會發(fā)展到一個高級階段,即進入已經具備了豐富物質生活的時代,建立高品質精神生活便有了充分的條件。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這樣一個時代,已經具備了為人民提供高品質精神生活的物質條件。所以,高品質生活是豐富的物質生活與豐富的精神生活的綜合體現。近年來,重慶人民的物質生活從總體上講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住得比較好、穿得比較靚、吃得比較豐富、手里的錢比較寬裕,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學有所教,交通方便、信息暢達,市場物資充裕、公共保障和服務優(yōu)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和諧幸福的現代社會讓人們享受到社會主義制度所帶來的豐富的物質文化。與此同時,豐富的精神生活也充實著人們的生活空間。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優(yōu)良的社會服務、豐富的文化和旅游產品給人民提供了精神享受。特別是從旅游文化的角度來講,發(fā)達的旅游文化產業(yè)所帶來的豐富多元的旅游文化產品,如主題多樣的旅游景區(qū)、游樂項目、休閑平臺等,讓人們能夠釋放各種精神壓力。人們在學習和休閑娛樂中享受著旅游文化行業(yè)所提供的豐富產品。這是文化對高品質生活的貢獻,也是提升高品質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是的,文化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人類產生以來,文化就隨著人類精神生活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所以,文化對人的精神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文化對人類的精神作用越大,人類精神生活的品質就會越高。探索文化如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是我們的時代責任和使命。筆者認為可以從這樣幾種途徑進行思考。一是文化產品必須著力于提升精神生活品質。一般來講,文化產品都具有雙重性,即積極性和消極性。我們所需要的文化產品當然必須是具有積極性的,而且是“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而現在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拋棄世俗的眼光,拋棄個人的利益,站在提升人民精神生活品質的高度,努力去攀登高峰,提供優(yōu)秀的文化產品。二是必須著力于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文化是世界的,是人類所共有的,是長遠的,我們所提供的文化產品,不能就事論事,不能只參照當下的中國,而要站在世界的高度、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高度,利用一切已有的、未知的文化資源,調動一切藝術家、科學家、企業(yè)家等的積極性,創(chuàng)作或生產出具有深刻思想性、豐富藝術表達力,促進人民健康生活的文化產品。三是必須著力于促進多層面群體接受。文化產品本來就是多層面、多元化的,在生產各種文化產品的過程中,在引導文化消費的措施中,在服務人民群眾的態(tài)度中,一定要尊重文化規(guī)律,一定要尊重人民權利,一定要著眼于文化效應,做到不強迫、不武斷、不粗暴。四是必須著力于文化產品的豐富多元性。我們要放寬眼界、聚焦未來,著眼人民對文化的需求,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充分發(fā)揮人民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融入先進文化之中。五是必須立足當前。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根,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源頭。提升中國人民的高品質精神生活,首先是要認識中華民族的偉大,要扎根于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之中,這個原則一點也不能含糊,一點也不能偏移。所以,我們必須進一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將其推廣開來,讓當今的中國人民得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在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過程中,提升我們的精神生活水平。作為重慶地區(qū)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在著眼大局的情況下,更有責任和義務把我們自己的地方文化整理出來,傳播開來,教育和影響重慶人民。

作者簡介

暫缺《重慶文化研究 己亥秋》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政策研究
藝術活動于普通人的精神功能 沈華清
文化是高品質生活的不懈追求 劉豐果
提升文化生活品質,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侯路
“高質量發(fā)展、高品質生活”背景下的城市人文品質研究文獻綜述 陶宇
學術爭鳴
重慶文旅融合發(fā)展全球金點子大賽部分優(yōu)秀作品選編
文化前沿
重慶舞臺藝術70年巡禮
基礎科研
以心解史仿若親臨——心理史學視野下的名人故居紀念館與歷史名人研究 湯怡
簡論現代戲曲舞臺妝發(fā)的演變及革新——以川劇旦角為例 蘇俊萍
古鎮(zhèn)多元文化初探——以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西沱古鎮(zhèn)為例 童中安
論后戲劇時代黃梅戲的發(fā)展方向 吳海肖
淺析渝北十景詩與地景的流變 梁懿
巴渝文化
木洞情歌歌詞特色探析 戚萬凱
金碧流香乃心香 姜孝德
人物風采
汗水化作甘泉孕育藝術的花朵——記述歌劇演員吳笑平的“綠葉”精神 侯路
文化記憶
往事如潮 水雷平
燦若星漢獨樹一幟——重慶川劇70年發(fā)展記事 陳朝正
70年看戲雜憶 曾祥明
任白戈的川劇情 夏庭光
時代農民畫農民畫時代 李毅力
藝文空間
藝苑
譚博后,也是入學的探者——簡評《致母親:一個協(xié)和醫(yī)生的故事》陳魚樂
那個字沒有力量大喊出來——讀張儒學長篇小說《北漂愛情》陳與
雨水澆不散的鄉(xiāng)愁 余熠
亭臺樓閣的詩文意境 李正權
渝雨夜訪李商隱 周孝文、周睿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