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環(huán)境科學基礎理論水土修復技術

水土修復技術

水土修復技術

定 價:¥58.00

作 者: 溫泉,宋俊德,賈威
出版社: 吉林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9212914 出版時間: 2017-10-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5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水土修復技術》是在課題組多年的教學科研工作的基礎上,經(jīng)過修改、充實后撰寫的。本書共分7章,分別為:第1章概述;第2章污染物的遷移過程;第3章污染物遷移的流體力學;第4章地下水污染修復;第5章土壤污染的修復;第6章地表水修復技術;第7章修復效果檢驗和評價。本書首先簡單介紹土壤與水資源的基本特征、遷移及轉化過程、修復效果檢驗和評價,并從流體力學角度對污染物遷移進行分析,重點解決了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地表水污染的幾種修復技術。

作者簡介

暫缺《水土修復技術》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土壤與水資源的基本特征
1.1.1 土壤的基本特征
1.1.2 地下水的基本特征
1.1.3 陸地水資源的基本特征
1.1.4 土壤和水環(huán)境污染的基本特點
1.2 污染來源及分類
1.2.1 土壤污染
1.2.2 地下水污染
1.2.3 地表水污染
1.3 土壤與水污染狀況
1.3.1 土壤污染
1.3.2 地下水污染
1.3.3 地表水污染
2.1.1 機械遷移
第2章 污染物的遷移過程
2.1 污染物的遷移方式
2.1.2 物理化學遷移
2.1.3 生物性遷移
2.2 污染物的轉化過程
2.2.1 揮發(fā)與溶解
2.2.2 吸附與解吸
2.2.3 化學反應
2.2.4 生物作用
3.1.1 土壤、含水層及地下水
第3章 污染物遷移的流體力學
3.1 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遷移的流體力學
3.1.2 多孔介質(zhì)
3.2.1 流體
3.2.2 滲流
3.2 多孔介質(zhì)中流體的運動過程
3.2.3 流體流動的描述方法
3.3.1 對流遷移
3.3.2 擴散遷移
3.3.3 機械彌散
3.3 多孔介質(zhì)中溶質(zhì)的運移過程
3.3.4 水動力彌散
3.3.5 多孔介質(zhì)中溶質(zhì)運移的理想模型
第4章 地下水污染修復
4.1 地下水污染修復
4.1.1 地下水資源現(xiàn)狀及污染狀況
4.1.2 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
4.1.3 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發(fā)展趨勢
4.2 典型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
4.2.1 原位曝氣
4.2.2 原位生物修復技術
4.2 3可滲透反應格柵
4.2.4 原位化學氧化技術
4.2.5 抽出一處理技術
4.2.6 自然衰減修復技術
4.2.7 水生植物修復技術
4.2.8 土壤、地下水聯(lián)合修復技術
4.3 地下水污染防治對策
5.1.1 土壤背景值
5.1.2 土壤環(huán)境容量
第5章 土壤污染的修復
5.1 土壤污染修復
5.1.3 土壤修復技術
5.1.4 土壤修復發(fā)展趨勢
5.2 物理化學修復法
5.2.1 土壤通風
5.2.2 熱解吸修復技術
5.2.3 熱脫附技術
5.2.4 土壤淋洗
5.2.5 萃取修復技術
5.2.6 原位化學氧化
5.2.7 土壤固化/穩(wěn)定化
5.2.8 土壤焚燒
5.2.9 原位加熱修復技術
5.2.10 電動修復技術
5.2.11 客土法
5.3 微生物修復法
5.3.1 生物強化技術
5.3.2 微生物共代謝作用
5.3.3 土壤耕作
5.3.4 生物堆
5.3.5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
5.3.6 生物刺激修復
5.4 植物修復法
5.4.1 植物修復基本概念
5.4.2 植物修復污染環(huán)境的基本原理
5.4.3 植物修復類型
5.4.4 有機污染物的植物降解機理
5.4.5 植物修復優(yōu)缺點
5.4.6 植物修復有機污染物的研究與應用
5.4.7 植物修復有機污染土壤在實際工程中應考慮的兇素
5.4.8 植物修復技術的展望
5.4.9 生物修復
5.4.10 滲透反應墻
5.5 聯(lián)合修復法
5.6 工程控制
第6章 地上修復技術
6.1 熱處理技術
6.1.1 熱氧化
6.1.2 催化氧化
6.1.3 其他熱處理法
6.2 吸附處理法
6.2.1 活性炭吸附系統(tǒng)
6.2.2 沸石吸附系統(tǒng)
6.2.3 高分子吸附系統(tǒng)
6.2.4 吸附再生技術
6.3 生物處理法
6.3.1 生物法處理工藝
6.3.2 生物法降解動力學
6.3.3 生物法技術的存在問題與發(fā)展
6.4 溶劑吸收法
6.4.1 吸收法工藝流程
6.4.2 吸收法工程化應用
6.5 其他分離方法
6.5.1 膜分離法
6.5.2 光解和光催化法
6.5.3 等離子法
6.5.4 壓縮冷凝處理法
6.6 地表水系統(tǒng)修復技術
6.6.1 水資源生態(tài)修復理念及目標
6.6.2 城市河道底質(zhì)改善技術
6.6.3 城市河道生態(tài)修復技術
6.6.4 城市河水強化處理技術
6.6.5 城市水體修復技術應用
6.7 礦山修復
6.7.1 傳承自然:生態(tài)文化利用主導的礦山生態(tài)修復及旅游開發(fā)模式
6.7.2 還原記憶——工業(yè)記憶復原主導的礦山生態(tài)修復及旅游開發(fā)模式
6.7.3 詩意園林——休閑空間營造主導的礦山生態(tài)修復及旅游開發(fā)模式
6.7.4 講述故事——主題文化演繹主導的礦山生態(tài)修復及旅游開發(fā)模式
6.7.5 彰顯個性——自然科普性格主導的礦山生態(tài)修復及旅游開發(fā)模式
6.7.6 轉化功能——服務升級換代主導的礦山生態(tài)修復及旅游開發(fā)模式
第7章 修復效果檢驗和評價
7.1 修復效果檢驗和評價標準的目的與作用
7.2.1 評價標準的基本內(nèi)容
7.2 國內(nèi)外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復基準制定
7.2.2 評價標準的制定程序與基本方法
7.2.3 評價標準的檢驗與修訂
7.3 污染土壤修復效果生態(tài)學評價
7.3.1 污染土壤修復生態(tài)學評價方法
7.3.2 土壤修復生態(tài)學評價的發(fā)展趨勢
7.4 地下水質(zhì)量評價
7.5 我國修復基準及評價方法的現(xiàn)狀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