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史儒道佛三教關系簡明通史

儒道佛三教關系簡明通史

儒道佛三教關系簡明通史

定 價:¥108.00

作 者: 牟鐘鑒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10191065 出版時間: 2018-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儒道佛三教關系簡明通史》從中華文化的整體視野出發(fā),以儒、道、佛三教關系為著力點,梳理和探討了三教和而不同、聚同化異、互補互滲、共生共榮的歷史過程,并在此基礎上提煉出兩千年中華思想文化在動態(tài)中形成的基本結構,即“一、二、三、多”。“一”是儒家主導,“二”是儒道互補,“三”是儒、道、佛合流,“多”是包納其他宗教和外來文化。作者將這種既有主體性又有開放性的文化交融之路概括為中華文化的“多元通和”模式?!度宓婪鹑剃P系簡明通史》結構嚴密、氣魄宏大,不僅填補了三教關系整體探討缺失的學術空白,而且其提煉出來的“多元通和”模式對正確處理當下的文化關系多有裨益,真正體現(xiàn)了“文化自信”。

作者簡介

  牟鐘鑒,山東煙臺人,1939年生。1965年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方向研究生畢業(yè)。1966年4月至1987年11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87年底至今,為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宗教學會顧問、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副會長等。著有《呂氏春秋與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國宗教通史》(合著)、《宗教·文藝·民俗》、《民族宗教學導論》(主編)、《老子新說》、《當代中國特色宗教理論探討》、《新仁學構想》等十余部。發(fā)表《中國宗法性傳統(tǒng)宗教》、《儒、佛、道三教的結構與互補》、《民族宗教與社會和諧》等四百余篇論文。獲2012年度孔子文化獎。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jié) 研究儒、道、佛三教關系的重要性

第二節(jié) 儒、道、佛三教內在結構的多元互補性

第三節(jié) 儒、道、佛三教的主要內涵與精神

一、儒家

二、道家

三、佛家

第二章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儒道關系史

第一節(jié) 中華文明多元通和傳統(tǒng)的早期形成

第二節(jié) 孔老并生、儒道互補構成中華精神發(fā)展的軸線

一、孔于是中華德文化承前啟后的道德大師

二、老于是開拓中華文化深層哲學思維的智慧大師

第三節(jié) 戰(zhàn)國后期儒道兩家的互評與對先秦文化的總結

一、儒家荀子的總結

二、道家《呂氏春秋》的總結

第四節(jié) 兩漢時期中華思想文化的綜合發(fā)展

一、道家思想的實踐與發(fā)展

二、儒家思想的實踐與發(fā)展

三、兩漢時期儒道關系史小結

第三章 儒、道、佛三教關系發(fā)生階段(漢末時期)

第一節(jié) 東漢人將佛陀視為神仙

第二節(jié) 漢末佛教漸具規(guī)模

第三節(jié) 牟子《理惑論》與三教碰撞的正式發(fā)生

第四章 儒、道、佛三教互動并在論爭中求同階段(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一節(jié) 儒家經(jīng)學的分化與創(chuàng)新

一、魏晉玄學經(jīng)學

二、魏晉南北朝經(jīng)學的理性化、多樣化

第二節(jié) 新道家玄學的興盛與道教的壯大

一、玄學引領學術潮流

二、道教的壯大

第三節(jié) 佛教的崛起與融會發(fā)展

一、佛經(jīng)翻譯與東傳規(guī)模的擴大

二、佛教信仰擴展到社會上層和多民族地區(qū)

三、中華高僧大德相繼問世

第四節(jié) 儒、道、佛三教之間的論爭與融合

一、東晉時期儒佛的論爭與佛家走近儒家

二、劉宋時期三教之間的幾場大辯論

三、齊梁時期三教爭論走向高潮和學理的深入探討

四、二武滅佛的極端事件

五、三教融合的理論與實踐及其歷史意義

第五章 儒、道、佛三教鼎立具全國規(guī)模并成為常制階段(隋唐時期)

第一節(jié) 儒家經(jīng)學的一體化、制度化和經(jīng)世致用

一、儒家經(jīng)學的統(tǒng)一

二、儒家經(jīng)學的制度化

三、儒家經(jīng)學的經(jīng)世致用

第二節(jié) 儒學復興運動中的排斥佛老與融會佛老

一、傅奕、韓愈排斥佛老

二、柳宗元、李翱融佛補儒

第三節(jié) 道教的興盛和理論創(chuàng)新

一、皇室崇道

二、道教清修派著名道士

三、道教理論的重大創(chuàng)新——重玄學的建立

四、外丹道的昌盛、危機與鐘呂內丹道的興起

第四節(jié) 隋唐佛教的大繁榮和佛教中國化事業(yè)的成功

一、隋唐王朝對佛教的大力扶持

二、隋唐譯經(jīng)的成就

三、隋唐佛教主要宗派及其中國化的程度

四、隋唐佛教對中華社會和文化的影響

第五節(jié) 隋唐儒、道、佛三教關系綜論

一、三教關系的新格局

二、三教會通理論家宗密和三教關系文獻學家道宣

第六章 儒、道、佛三教理論深層融合并出現(xiàn)學說創(chuàng)新高潮階段(宋、遼、金、西夏、元、明時期)

第一節(jié) 儒家經(jīng)學的重大變遷

一、“四書”成為儒家諸經(jīng)之核心要典,科舉推動“四書”的流布

二、經(jīng)學發(fā)展超越漢學訓詁經(jīng)學而倡導宋學義理之學

三、宋、元、明儒家經(jīng)學的三大特色

第二節(jié) 宋、元、明道學對佛老的深層融合

一、儒家經(jīng)學的統(tǒng)一

二、儒家經(jīng)學的制度化

三、儒家經(jīng)學的經(jīng)世致用

第二節(jié) 儒學復興運動中的排斥佛老與融會佛老

一、傅奕、韓愈排斥佛老

二、柳宗元、李翱融佛補儒

第三節(jié) 道教的興盛和理論創(chuàng)新

一、皇室崇道

二、道教清修派著名道士

三、道教理論的重大創(chuàng)新——重玄學的建立

四、外丹道的昌盛、危機與鐘呂內丹道的興起

第四節(jié) 隋唐佛教的大繁榮和佛教中國化事業(yè)的成功

一、隋唐王朝對佛教的大力扶持

二、隋唐譯經(jīng)的成就

三、隋唐佛教主要宗派及其中國化的程度

四、隋唐佛教對中華社會和文化的影響

第五節(jié) 隋唐儒、道、佛三教關系綜論

一、三教關系的新格局

二、三教會通理論家宗密和三教關系文獻學家道宣

第六章 儒、道、佛三教理論深層融合并出現(xiàn)學說創(chuàng)新高潮階段(宋、遼、金、西夏、元、明時期)

第一節(jié) 儒家經(jīng)學的重大變遷

一、“四書”成為儒家諸經(jīng)之核心要典,科舉推動“四書”的流布

二、經(jīng)學發(fā)展超越漢學訓詁經(jīng)學而倡導宋學義理之學

三、宋、元、明儒家經(jīng)學的三大特色

第二節(jié) 宋、元、明道學對佛老的深層融合

一、道學的開創(chuàng)者周敦頤和邵雍及其理論特色

二、道學的奠基者張載的關學——融孔老和批佛道

三、道學布局者二程的洛學及其對佛老的消化

四、道學的集大成者朱熹的閩學和對佛老的深層融會

五、陸九淵的心學與佛老

六、元代理學與朱陸合流

七、王陽明心學的興起及其特色和成就

八、王門后學與泰州學派

第三節(jié) 全真道在三教圓融中壯大及江南凈明道的儒道一體化

一、宋、元、明道教發(fā)展概況與王朝崇道

二、全真道的興起、昌盛

三、江南凈明忠孝道——儒道合一、佛道相融的新道派

第四節(jié) 佛教與儒道的合流及其代表學說

一、佛教在宋、遼、金、西夏、元、明發(fā)展的概況

二、宋明時期佛教界推揚三教融合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

論說

第五節(jié) 宋、元、明時期儒、道、佛三教融合的特點和高度

第七章 儒、道、佛三教融合思潮的下移與擴展階段(明清時期)

第一節(jié) 明末至清末儒、道、佛三教發(fā)展概況

一、儒學的發(fā)展

二、道家和道教及佛教的發(fā)展

三、儒、道、佛三教合流思潮的下移

四、儒、道、佛三教合流思潮的擴展

第八章 儒、道、佛三教邊緣化與奮力復興階段(民國時期及其延伸)

第一節(jié) 社會歷史背景概述

一、中國近代的苦難和社會轉型的曲折

二、西學的猛烈沖擊和儒、道、佛的衰微

三、三教的轉機、復蘇和三教關系新特點

第二節(jié) 三教復興中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學說

一、出入三教與西學的通士大師

二、當代新儒家代表性學者及其學說

三、現(xiàn)代道教的復蘇與義理創(chuàng)新的代表者

四、現(xiàn)代佛教在艱難中復興和高僧大德的懿行精進

第三節(jié) 民間宗教在民國時期的流衍與三教歸一色彩的保持

一、在理教

二、皈一道

三、普度道

四、九宮道

五、同善社

六、一貫道

七、一心天道龍華圣教會

八、紅槍會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