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39.90
作 者: | 徐熙平 |
出版社: |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
叢編項: | |
標 簽: | 暫缺 |
ISBN: | 9787121334504 | 出版時間: | 2018-03-01 | 包裝: | |
開本: | 16開 | 頁數(shù): | 204 | 字數(shù): |
第1章 緒論 (1)
1.1 專業(yè)導論的目的、性質(zhì) (1)
1.1.1 專業(yè)導論的目的 (1)
1.1.2 專業(yè)導論的性質(zhì) (2)
1.2 信息科學技術與信息時代 (2)
1.3 信息與信息科學 (3)
1.3.1 信息和信息論 (3)
1.3.2 其他信息類學科的出現(xiàn) (4)
1.3.3 信息的特征與信息科學的研究 (6)
1.4 信息科學技術概述 (7)
1.4.1 信息科學技術的產(chǎn)生及內(nèi)涵 (7)
1.4.2 信息科學技術的分類 (8)
1.4.3 信息科學技術的基本特征 (10)
1.4.4 信息科學技術發(fā)展趨勢 (11)
1.4.5 信息時代與科教興國 (15)
第2章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yè)概述 (17)
2.1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yè)概況 (17)
2.1.1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yè)的歷史沿革 (17)
2.1.2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yè)的專業(yè)定位 (18)
2.1.3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yè)的學科定位 (20)
2.1.4 測控技術與儀器的核心概念 (22)
2.1.5 儀器儀表的定義和分類 (24)
2.1.6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yè)和自動化
專業(yè)的異同點 (25)
2.2 測控技術的應用 (26)
2.2.1 在機械工業(yè)中的應用 (26)
2.2.2 在航空航天中的應用 (30)
2.2.3 在軍事裝備中的應用 (32)
2.2.4 在醫(yī)療中的應用 (37)
2.2.5 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應用 (39)
2.2.6 在體育運動中的應用 (41)
2.2.7 在大眾生活中的應用 (46)
2.3 測控技術的歷史淵源 (52)
2.3.1 測控技術的早期實踐 (52)
2.3.2 測控技術的形成和發(fā)展 (54)
2.3.3 控制理論的發(fā)展歷程 (56)
2.3.4 測控技術的發(fā)展思考 (59)
第3章 測控技術概述 (62)
3.1 新型傳感技術 (62)
3.1.1 光纖傳感技術 (62)
3.1.2 生物傳感技術 (63)
3.1.3 濕度傳感技術 (63)
3.1.4 紅外傳感技術 (63)
3.1.5 固態(tài)圖像傳感技術 (64)
3.1.6 霍爾傳感技術 (65)
3.1.7 超聲波傳感技術 (66)
3.2 虛擬儀器技術 (66)
3.2.1 虛擬儀器的組成和分類 (66)
3.2.2 虛擬儀器的優(yōu)勢和應用 (67)
3.2.3 虛擬儀器技術新發(fā)展 (68)
3.3 高準確度、高速度測量技術 (69)
3.3.1 高準確度測量技術 (69)
3.3.2 高準確度測量儀器 (72)
3.3.3 高速度視覺測量技術 (74)
3.4 非接觸測量技術 (74)
3.4.1 非光學非接觸測量方法 (75)
3.4.2 光學非接觸測量方法 (76)
3.5 遙感、遙測技術 (78)
3.5.1 遙感技術 (78)
3.5.2 遙測技術 (80)
第4章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 (82)
4.1 培養(yǎng)目標及要求 (82)
4.1.1 業(yè)務培養(yǎng)目標 (83)
4.1.2 業(yè)務培養(yǎng)要求 (83)
4.2 課程設置及指導思想 (85)
4.2.1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yè)課程設置 (86)
4.2.2 論公共基礎課與素質(zhì)培養(yǎng) (90)
4.3 本專業(yè)大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 (90)
4.3.1 大學生的素質(zhì)培養(yǎng) (91)
4.3.2 學科基礎及專業(yè)方向 (92)
4.3.3 主干學科 (92)
4.3.4 主要課程 (92)
4.3.5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yè)“卓越工程師
教育培養(yǎng)計劃” (93)
4.3.6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yè)創(chuàng)新特色教育 (95)
4.4 實踐教學 (95)
4.4.1 課程實驗 (95)
4.4.2 實習類 (96)
4.4.3 課程設計類 (96)
4.4.4 創(chuàng)新活動 (97)
4.4.5 畢業(yè)設計 (97)
第5章 大學教育 (98)
5.1 國外大學教育發(fā)展簡史 (98)
5.1.1 萌芽階段—從“三哲”到紐曼 (98)
5.1.2 發(fā)展階段—從洪堡到弗萊克斯納 (103)
5.1.3 升華階段—雅斯貝爾斯與
“靈魂的教育” (105)
5.1.4 擴展階段—從通識到廣義
工程教育 (106)
5.2 中國大學教育發(fā)展簡史 (111)
5.2.1 追根溯源—中國古代教育思想 (111)
5.2.2 歷史回眸—中國古代大學演變 (117)
5.2.3 博古通今—中國近代大學形成 (119)
5.3 當前大學工程教育改革 (122)
5.3.1 通識教育 (122)
5.3.2 書院制 (124)
5.3.3 本科生導師制 (128)
5.3.4 小班化研究型教學 (130)
5.3.5 工程實踐能力培養(yǎng) (134)
第6章 大學怎么讀 (139)
6.1 若你在思考這些 (139)
6.2 大學課程這樣學 (146)
6.2.1 不識廬山真面目 (147)
6.2.2 絕知此事要躬行 (150)
6.3 科技實踐大揭秘 (159)
6.3.1 實驗室里暗藏玄機 (160)
6.3.2 科研訓練的小熱身 (161)
6.3.3 科技競賽的大比拼 (162)
6.4 生活中也做達人 (164)
6.4.1 不必把教室坐穿 (165)
6.4.2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168)
6.5 那些未解之謎 (171)
第7章 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與考研深造 (176)
7.1 就業(yè) (176)
7.1.1 就業(yè)前景 (176)
7.1.2 就業(yè)準備 (178)
7.2 創(chuàng)業(yè) (179)
7.3 考研深造 (180)
7.3.1 考研方向 (180)
7.3.2 考研準備 (183)
7.4 多元自我,多元目標 (185)
7.4.1 發(fā)現(xiàn)未知的自己 (185)
7.4.2 遇見不同的未來 (186)
7.4.3 與明天有個約會 (187)
7.5 昨天、今天與明天 (188)
7.5.1 自然與社會 (188)
7.5.2 科學與技術 (189)
7.5.3 工程與專業(yè) (190)
7.6 未來工程師的能力素質(zhì) (191)
7.6.1 學習能力 (191)
7.6.2 實踐能力 (192)
7.6.3 執(zhí)行能力 (193)
參考文獻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