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史學理論史學研究法未刊講義四種(精裝)

史學研究法未刊講義四種(精裝)

史學研究法未刊講義四種(精裝)

定 價:¥98.00

作 者: 黃人望,柳詒徵,李季谷,姚從吾 撰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32589678 出版時間: 2018-1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頁數(shù): 20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在中國近代史學專業(yè)化過程中,史學方法論無疑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除了公開出版為數(shù)不少的研究法作品之外,尚有若干種很有影響的未刊講義,有的僅聞其名,今人未見其書。經(jīng)多年不懈努力,發(fā)現(xiàn)了20世紀初年黃人望《史學研究法講義》、柳詒徵《史學研究法》、1930年代姚從吾《歷史研究法》。將這些稀見講義整理出版,對研究中國近代史學史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首先,研究史家思想不可或缺的媒介。柳詒徵和姚從吾是近代史學史上頗有影響的人物,先行研究由于無從發(fā)現(xiàn)他們的研究法作品,而對其史學思想所作的分析,不免偏頗,甚至判斷有誤;其次,史學方法論知識一方面來自中國本土,另一方面主要來自西方,這三種研究法提供了今人探討民國時期史學方法論淵源極好的文本,可以更具體了解域外史學與中國近代史學的互動關聯(lián);再次,學術判斷需要在比較中見各自的長短高低。以往學術界過于推崇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而對其他研究法的討論非常薄弱,一方面淹沒了其他著作,另一方面也無法對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給以恰當合理的評價。

作者簡介

  黃人望(1880-1948),浙江金華人。早年曾赴日留學。歷任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大學、武昌高等師范學校等教授、講師。柳詒徵(1880年-1956年),江蘇鎮(zhèn)江人。先后執(zhí)教于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清華大學、北京女子大學、東北大學和中央大學等,并曾任南京圖書館館長。主要著作有《歷代史略》《東亞各國史》《中國文化史》等。李季谷(1895—1968),浙江紹興人。曾赴日留學,回國后歷任南開大學、北京大學講師、教授。后又留學英國,歸國任教于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臺灣省立師范學院等。1949年后專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專著有《日本史ABC》《日本通史》《西洋史綱》等。姚從吾(1894-1970),河南襄城人。年少時曾留學德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河南大學、臺灣大學教授。主要專著有《東北史論叢》《漢字蒙音蒙古秘史新譯校注》等。編校者李孝遷,浙江蒼南人,歷史學博士。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史學史、中外學術交流史研究。在《中華文史論叢》、《史學史研究》、《史學月刊》等刊物發(fā)表四十余篇學術論文,專著有《西方史學在中國的傳播(1882-1949)》(2007)、《域外漢學與中國現(xiàn)代史學》(2014),編?!督袊蛲鉂h學評論萃編》(2014)。

圖書目錄

叢刊緣起/ 1 前言/ 1
史學研究法講義 / 黃人望
章  敘言/ 3
第二章  史料編/ 17
第三章  考證編/ 43
第四章  史論編/ 49
第五章  理論史學 /53
史學研究法 / 柳詒徵
章  歷史之種類/ 57
第二章  史學之定義/ 61
第三章  史學之材料/ 65
第四章  史學之補助學科/ 70
第五章  史料之整理/ 74
第六章  史事之考證及批評/ 79
第七章  歷史哲學/ 83
歷史研究法 / 李季谷
章  導論/ 89
一  歷史是批評人類經(jīng)驗的總成績/ 89
二  關于方法之話/ 91
三  歷史與地理/ 92
四  歷史的潛力與我們的創(chuàng)造/ 94
第二章  歷史的概念及認識/ 96
一  史學的定義/ 96
二  歷史的認識及對立/ 99
第三章  歷史的原動力及其發(fā)達的三階段/ 101
一  歷史的六種原動力/ 101
二  歷史發(fā)達的三階段/ 102
第四章  史料/ 105
一  史料的搜集/ 105
二  史學的補助科學/ 106
歷史研究法 / 姚從吾
導言/ 125
編  歷史學的性質(zhì)與任務/ 135
章  歷史的性質(zhì)/ 135
一  字義的說明/ 135
二  廣義的歷史與狹義的歷史/ 137
三  歷史學研究的趨勢/ 138
第二章  歷史記事的進化(歷史演進的歷史)/ 139
一  述事或記賬式的歷史/ 140
二  垂訓的或?qū)嵱玫臍v史/ 141
三  進化的歷史/ 143
四  社會學的歷史/ 144
第三章  歷史學的定義/ 146
一  班海穆與斐德兒的歷史學的定義/ 146
二  上述定義的說明/ 147
三  其他歷史學家所下歷史定義的舉例/ 149
四  歷史定義的誤解/ 151
第四章  歷史的任務/ 154
第五章  歷史的分類與分期/ 156
一  歷史的范圍/ 156
二  歷史的分類與分期/ 158
第二編  史源學/ 169
章  歷史研究法的概觀與歷史/ 169
一  概觀/ 169
二  歷史研究法的歷史/ 174
第二章  史料的分類/ 181
一  同時人的記載/ 182
二  間接的史料/ 187
三  古物/ 204
第三章  史料的搜輯與出版/ 211
一  搜輯散佚的古書與古文字/ 213
二  搜輯僅存的舊聞與舊事/ 217
第四章  史料的批評/ 221
一  外表的批評/ 221
二  內(nèi)容的批評/ 232
三  史料的編次/ 235
第五章  史料的解釋/ 237
第六章  史料關系的會通/ 241
第七章  歷史的敘述/ 252
一  歷史敘述的方式/ 252
二  一種科學的歷史著作應具備的形式/ 253
三  敘述的方法/ 254
第三編  歐洲近代通行的幾種歷史觀/ 258
一  近代歷史觀的緣起/ 258
二  近代歷史觀的主要派別/ 259
章  二元論或神權政治的歷史觀/ 260
第二章  人本主義哲學的歷史觀/ 263
第三章  唯物的歷史觀/ 265
第四章  實證主義的歷史觀/ 269
第五章  康德以后德國正統(tǒng)派哲學的歷史觀/ 274
第六章  表象派的歷史觀/ 280
第四編  歷史學的輔助科學和歷史學與其他科學的關系/ 286
章 歷史學的輔助科學/ 286
一  語言學/ 286
二  古文字學/ 289
三  古文書學或公文學/ 291
四  印章學/ 292
五  泉幣學/ 292
六  族譜學與家世學/ 293
七  紋章學或徽章學/ 294
八  年代學/ 295
九  地理學/ 295
第二章  歷史學與其他科學的關系/ 299
Ⅰ  歷史學與其他社會科學/ 299
Ⅱ  歷史學和與他接近的幾種自然科學/ 314
Ⅲ  歷史學與心理學/ 316
Ⅳ  歷史與文學/ 317
Ⅴ  歷史與美術/ 319
附錄一  釋史/ 321
附錄二  我國舊日歷史家的垂訓的歷史觀/ 328
附錄三  《國學季刊》發(fā)刊宣言/ 334
附錄四  評論近人考據(jù)《老子》年代的方法/ 346
附錄五  同時人記載的舉例/ 354
附錄六  《元典章校補釋例》序/ 369
附錄七  文人附會強解史文的一例/ 379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