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知識讀物康德三大批判精粹

康德三大批判精粹

康德三大批判精粹

定 價:¥85.00

作 者: (德)康德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010200064 出版時間: 2018-12-01 包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康德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思想體系經(jīng)歷了前批判時期和批判時期兩個主要階段?!叭笈小敝鳎础都兇饫硇耘小贰ⅰ秾嵺`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是其批判時期哲學思想的集中表述?!凹兇饫硇耘小钡娜蝿?wù)是要確定人類認識能力的先天要素及其先天要素的若干規(guī)定;“實踐理性批判”的任務(wù)是理性的實踐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圍和界限:“判斷力批判”是要消除前兩個批判所造成的自然和自由、現(xiàn)象和本體、知識和道德的分裂與對立。因原著深奧難懂,本書編譯者楊祖陶和鄧曉芒力求通過認真比較、借鑒和獨立取舍的選文,以不太長的篇幅反映出康德里程碑式的“批判哲學”的精神原則、論證方式及至其全部體系的精髓,與過去印行的許多康德著作漢譯本從英文轉(zhuǎn)譯不同,本書的全部選文均據(jù)德文本直接譯出,以求更好地傳達康德哲學的原貌。書前附有編譯者為幫助讀者閱讀而撰寫的導語。通過編譯者認真細致的取譯工作,讀者能夠更好的理解康德的思想。

作者簡介

  楊祖陶 1927年生于四川省達縣,2017年1月22日去世.1945—1950年就讀于西南聯(lián)合大學和北京大學哲學系,師從金岳霖、湯用彤、賀麟、鄭昕、洪謙諸教授。1950年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59年由北京大學調(diào)武漢大學執(zhí)教至今。曾任武漢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科基金評審委員,武漢大學西方哲學教研室主任,《德國哲學》副主編,金岳霖學術(shù)委員會顧問;現(xiàn)為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顧問、湖北省哲學史學會名譽會長。1992年起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 長期從事西方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曾獲湖北省高校先進工作者稱號,培養(yǎng)了一大批知名專家和學者。楊祖陶治學嚴謹,造詣精深。對德國古典哲學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是我國著名的康德黑格爾研究專家,也是業(yè)內(nèi)公認的著名翻譯家。 主要著作:《德國古典哲學邏輯進程》(國家教委高校出版社優(yōu)秀學術(shù)著作獎) ;《康德黑格爾哲學研究》 ;《回眸——從西南聯(lián)大走來的六十年》;《歐洲哲學史稿》(合著,國家教委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指要》(合著,教育部第二屆優(yōu)秀社科成果二等獎)等;《黑格爾辭典》(部分條目,第六屆中國圖書獎二等獎)。 主要譯著:黑格爾著《精神哲學》(中文首譯本);黑格爾著《耶拿體系1804-1805:邏輯學和形而上學》(中文首譯本);《康德三大批判精粹》(合作編譯);康德著《純粹理性批判》 、《實踐理性批判》 、《判斷力批判》(合作新譯,教育部第四屆優(yōu)秀社科成果一等獎 );黑格爾著《哲學史講演錄》卷(參譯) ;《西方古典哲學原著選輯——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德國哲學》(參譯);黑格爾著《精神現(xiàn)象學》參譯等。

圖書目錄

編譯者導言001   一、康德的生平和著作001   二、康德的思想發(fā)展進程003   三、批判哲學體系的構(gòu)成、性質(zhì)和影響015   純粹理性批判   編譯者導語003   版序006   第二版序013   導 言030  ?、瘢兇庵R和經(jīng)驗性知識的區(qū)別030  ?、颍覀兙哂心承┫忍熘R,甚至普通知性也從來不缺少它們031  ?、螅軐W需要一門科學來規(guī)定一切先天知識的可能性、原則和范圍033   Ⅳ.分析判斷與綜合判斷的區(qū)別035  ?、酰诶硇缘囊磺欣碚摽茖W中都包含有先天綜合判斷作為原則037  ?、觯兇饫硇缘囊话阏n題039   先驗感性論043   §1.043   節(jié) 空間045   §2.空間概念的形而上學闡明045   §3.空間概念的先驗闡明046   第二節(jié) 時間049   §4.時間概念的形而上學闡明049   §5.時間概念的先驗闡明050   §6.從這些概念得出的結(jié)論051   §7.解說053   §8.對先驗感性論的總說明055   [先驗邏輯導言]先驗邏輯的理念063  ?、?一般的邏輯063  ?、?先驗邏輯065  ?、?普遍邏輯劃分為分析論與辯證論067   Ⅳ.先驗邏輯劃分為先驗分析論和先驗辯證論069   先驗分析論·概念分析論071  ?。奂兇獾闹愿拍睿?71   §9.知性在判斷中的邏輯機能071   §10.純粹的知性概念,或范疇075   §11.079   §12.081  ?。鄯懂牭南闰炑堇[]083   §13.一般先驗演繹的原則083   §14.向范疇的先驗演繹過渡087   §15.一般聯(lián)結(jié)的可能性089   §16.統(tǒng)覺的本源的綜合統(tǒng)一090   §17.統(tǒng)覺的綜合統(tǒng)一性原理是知性的一切運用的原則092   §18.什么是自我意識的客觀統(tǒng)一性094   §19.一切判斷的邏輯形式在于其中所含概念的統(tǒng)覺的客觀統(tǒng)一094   §20.一切感性直觀都從屬于范疇,只有在這些范疇的條件下感性直觀的雜多才能聚集到一個意識中來095   §21.注釋096   §22.范疇在事物的知識上除了應(yīng)用于經(jīng)驗對象外沒有別的運用097   先驗分析論·原理分析論099   導言 論一般先驗判斷力100   章 純粹知性概念的圖型法102   第二章 一切純粹知性原理的體系107   節(jié) 一切分析判斷的原理108   第二節(jié) 一切綜合判斷的原理110   第三節(jié) 純粹知性一切綜合原理的系統(tǒng)演示113   第三章 把所有一般對象區(qū)分為現(xiàn)象和本體的理由127   先驗辯證論138   導言138  ?、?先驗幻相138   Ⅱ.作為先驗幻相之駐地的純粹理性141   A.一般理性141   B.理性的邏輯運用143   C.理性的純粹運用144   卷 純粹理性的概念146   第二節(jié) 先驗理念147   第二卷 純粹理性的辯證推論153   章 純粹理性的謬誤推理153   第二章 純粹理性的二律背反160   第三章 純粹理性的理想169   第三節(jié) 思辨理性推出存在者存有的各種證據(jù)169   第四節(jié) 上帝的存有之本體論證明的不可能性173   先驗方法論180   第二章 純粹理性的法規(guī)180   節(jié) 我們理性的純粹運用之后目的181   第二節(jié) 至善理想作為純粹理性后目的之規(guī)定根據(jù)184   第三節(jié) 意見、知識和信念193   實踐理性批判   編譯者導語201   序言203   導言 實踐理性批判的理念213   卷 純粹實踐理性的分析論215   章 純粹實踐理性的諸原理215   §1.解題215   §2.定理一217   §3.定理二218   §4.定理三223   §5.課題一225   §6.課題二226   §7.純粹實踐理性的基本法則227   §8.定理四230   第二章 純粹實踐理性的對象的概念245   第三章 純粹實踐理性的動機255   第二卷 純粹實踐理性的辯證論271   章 一般純粹實踐理性的辯證論271   第二章 純粹理性在規(guī)定至善概念時的辯證論273  ?、?實踐理性的二律背反276   Ⅱ.實踐理性的二律背反的批判的消除277  ?、?純粹實踐理性在其與思辨理性結(jié)合時的優(yōu)先地位282   Ⅳ.靈魂不朽,作為純粹實踐理性的一個懸設(shè)284   Ⅴ.上帝存有,作為純粹實踐理性的一個懸設(shè)286   Ⅵ.總論純粹實踐理性的懸設(shè)293   判斷力批判   編譯者導語297   序言300   導言304  ?、?哲學的劃分304  ?、?一般哲學的領(lǐng)地306  ?、?判斷力的批判作為把哲學的這兩部分結(jié)合為一個整體的手段309  ?、?判斷力,作為一種先天立法能力311  ?、?自然的形式的合目的性原則是判斷力的一個先驗原則313  ?、?愉快的情感和自然合目的性概念的聯(lián)結(jié)318  ?、?自然的合目的性的審美表象320  ?、?自然的合目的性的邏輯表象323  ?、?知性和理性的各種立法通過判斷力而聯(lián)結(jié)325   部分 審美判斷力批判329   章 審美判斷力的分析論329   卷 美的分析論329   §1.鑒賞判斷是審美的329   §2.那規(guī)定鑒賞判斷的愉悅是不帶任何利害的330   §3.對快適的愉悅是與利害結(jié)合著的331   §4.對于善的愉悅是與利害結(jié)合著的333   §5.三種不同特性的愉悅之比較335   §6.美是無概念地作為一個普遍愉悅的客體被設(shè)想的336   §7.按上述特征把美和快適及善加以比較337   §8.愉悅的普遍性在一個鑒賞判斷中只表現(xiàn)為主觀的339   §9.研究這問題:在鑒賞判斷中愉快情感先于對象之評判還是后者先于前者341   §10.一般合目的性344   §11.鑒賞判斷只以一個對象(或其表象方式)的合目的性形式為根據(jù)345   §12.鑒賞判斷基于先天的根據(jù)346   §13.純粹鑒賞判斷是不依賴于刺激和激動的347   §15.鑒賞判斷完全不依賴于完善性概念348   §16.使一個對象在某個確定概念的條件下被宣稱為美的那個鑒賞判斷是不純粹的350   §17.美的理想352   §18.什么是一個鑒賞判斷的模態(tài)357   §19.我們賦予鑒賞判斷的那種主觀必然性是有條件的357   §20.鑒賞判斷所預定的必然性條件就是共通感的理念358   §21.人們是否有根據(jù)預設(shè)一個共通感358   §22.在一個鑒賞判斷里所想到的普遍贊同的必然性是一種主觀必然性,它在某種共同感的前提之下被表象為客觀的359   第二卷 崇高的分析論360   §23.從對美的評判能力過渡到對崇高的評判能力360   §24.對崇高情感研究的劃分363   A.數(shù)學的崇高364   §25.崇高的名稱解說364   §26.崇高理念所要求的對自然物的大小估量366   §27.在崇高的評判中愉悅的質(zhì)372   B.自然界的力學的崇高375   §28.作為強力的自然375   §29.對自然界崇高的判斷的模態(tài)379   第二章 審美判斷力的辯證論381   §55.381   §56.鑒賞的二律背反的表現(xiàn)381   §57.鑒賞的二律背反之解決382   第二部分 目的論判斷力批判386   §61.自然界的客觀目的性386   章 目的論判斷力的分析論388   §65.作為自然目的之物就是有機物388   §66.評判有機物中的內(nèi)在合目的性的原則392   §67.把一般自然從目的論上評判為目的系統(tǒng)的原則393   §68.目的論原則作為自然科學的內(nèi)部原則396   第二章 目的論判斷力的辯證論399   §69.什么是判斷力的二律背反399   §70.這種二律背反的表現(xiàn)400   §71.解決上述二律背反的準備402   §72.關(guān)于自然的合目的性的各種各樣的系統(tǒng)403   §73.上述系統(tǒng)沒有一個做到了它所預定的事情406   §74.不能獨斷地處理自然技藝概念的原因是自然目的之不可解釋性409   §75.自然的客觀合目的性概念是反思性判斷力的一條理性批判原則411   附錄 目的論判斷力的方法論414   §82.在有機物的外在關(guān)系中的目的論體系414   §83.作為一個目的論系統(tǒng)的自然的后目的419   §84.一個世界的存有的終極目的,即創(chuàng)造本身的終極目的423   康德哲學主要閱讀書目425   德漢詞匯對照表428   人名對照表445   德漢術(shù)語索引447   德漢人名索引484   后記486   編譯者導言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