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知識讀物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12輯)

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12輯)

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論叢(第12輯)

定 價:¥88.00

作 者: 吳根友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20318563 出版時間: 2017-12-01 包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在明末新一輪的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徐光啟曾提出“欲求超勝,必先會通”的主張。這一主張在很長的時間內都被認為是中西文化交流、對話的經(jīng)典性、理想性的表述。近日,中山大學鞠實兒教授來我校做學術講座,比較中國數(shù)學家劉徽、祖沖之的圓周率與古希臘幾何學中圓周率的不同之處,認為中國數(shù)學家的圓周率是有理數(shù),而古希臘的圓周率是無理數(shù)。因為中國數(shù)學家的圓周率是通過圓內多邊形的邊與半徑的距離比計算出來的,古希臘的圓周率是通過圓周與半徑的關系比計算出來的,其結果一定是無理數(shù)。由此,他進一步得出結論,中西文化的比較不可能是會通,只能在比較的過程形成一種新的文化。中國人的圓周率根本不是古希臘人理解的圓周率。正如中國佛教不是印度佛教,也不是中國固有的宗教與思想,而是第三種文化。鞠教授關于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研究的論斷非常新穎,而且具有很強的思想沖擊力,引發(fā)了我對比較與會通問題的重新思索。由鞠教授的觀點我進一步的思考到,何謂會通,比較哲學真的不能達到會通嗎?會通之“會”字,有領悟與理解的意思。通,是將兩個不相關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從而構成一個可以行走的通道。用現(xiàn)代漢語中的解釋學詞匯來解釋,即是一種視界的融合。視界融合可以是同心圓式的融合,也可以是兩個相交圓式的融合。從過程的觀點看,這種相異的兩種思想與文化在相遇的過程中逐步達到理解,是一個漫長的相互理解的過程。形象地說,是兩個不相交的圓逐漸相交,而相交的面積由小漸大的過程。至于是否能夠達到同心圓式的融合,似乎不必太在意。因此,會通并不是主客與客觀完全相符合,或者是印章式的吻合,而只是一種近似值的理解。這種理解構成某一類事物的亞種,在主要屬性上是相同的。以中國數(shù)學家對于圓周率的理解為例,他們在觀念上也是將圓理解成從中心一點到周邊等距離的圖形,但他們在處理周長與半徑的關系時,是以圓內的多邊形之邊長與半徑的關系為實際算法的起點,其結果是一個有理數(shù)。但如果圓內的多邊形達到足夠多的等份時,也就是說接近理想的圓周時,則其比率也就接近古希臘的周長與半徑的比率了。換句話講,中國數(shù)學家在理解圓周率的問題時,在觀念上與希臘人的理解并沒有多大的不同,只是在實際的數(shù)學處理方法上不同于古希臘數(shù)學家而已。

作者簡介

  吳根友,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近年來,先后在中華書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明清哲學與中國現(xiàn)代哲學諸問題》、《比較哲學視野中的中國哲學》等學術著作多部,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期刊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儲昭華,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大地的涌現(xiàn)》、《明分之道》等論著,在《哲學研究》等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比較能否通達會通(代序)
歐洲與中國的文化交流與哲學反思
歐洲與中國哲學的短暫戀愛
雙重鏡像中的中國傳統(tǒng)政治與逼德——孟德斯鳩對中國傳統(tǒng)政治、道德評價的重省
革命能否被證明為正當(justifiable)?——以孟子、洛克、霍布斯和康德為中心的考察
“道”在俄羅斯的理解與傳播
以林泉之心解塞尚之惑——兼與尤煌杰《以<眼與心>注“林泉之心”》商榷
宗教與文化比較
當禪遇到哲學:西田幾多郎和田邊元對禪的不同理解
宗教觀、“一帶一路”與多元文化對話
試論約翰·??说淖诮潭嘣撆c儒學
四因說視域下的耶儒魂性思想交涉與會通
蘇格拉底哲學批判
現(xiàn)代中國學人的比較哲學方法
淺析方東美的比較哲學
從“萬物一體論”到“新萬物一體論”——張世英的比較哲學實踐及其啟示
學術新秀
張君勱的比較哲學方法研究——以《新儒家思想史》為例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