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源流》的原彝文名叫“能素恒說”,直譯意為追溯彝族的根源,作為古烏撒部地(今貴州省威寧、赫章兩縣一帶)形成并廣為流傳的一部著名的彝族歷史文獻,有很多個抄本在流傳,除畢節(jié)市彝文文獻翻譯研究中心譯審王子國先生家的抄本外,畢節(jié)市彝文文獻翻譯研究中心的248號、264號、370號、913號、390號、660號、249號、126號等藏書都可視為這部書的不同抄本,或分散抄本。這些藏書、抄本,已入選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從記錄父子連名譜的特征上看,《彝族源流》所錄的譜系和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以下簡稱威寧縣)一帶流傳的《六祖紀略》、《六祖富貴根》,赫章縣一帶流傳的《彝族創(chuàng)世志》(現藏于赫章縣民委)、《彝家宗譜》(有現藏于畢節(jié)市檔案局和威寧縣龍場鎮(zhèn)等地抄本)比較,在內容與涵蓋的范圍相同的前提下,還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