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路,大多是改過名的。得名之于愚園的愚園路卻奇跡般地自命名起,貫穿于各個時代而未曾易名。究竟是因為得益于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雅韻,還是誰都不忍拂逆那一片詩意的園林而成為反文化的罪人?歷史總有謎團,但最終,成就了它始終如一的老底子,成就了上海灘上的一個“傳奇”。愚園路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從郊野水鄉(xiāng),經越界筑路(一段在當時的租界內),歷載一個世紀的不輟建設,而最終成為當下充滿現(xiàn)代性的大都市街區(qū)。它復雜、豐富、多層的社會內涵,它的市井文化、弄堂文化、街區(qū)商業(yè)、大雅大俗等特點都使之成為研究上海市民社會的一個典型樣本。而翻開愚園路這部石頭大書,通過《愚園路:百年紀念版》總結的蕩馬路、穿弄堂、入堂奧、聽故事、有感悟五步閱讀法,我們可以讀取上海自東向西的城市生活發(fā)展史,找到上海城市建筑風格演變的脈絡,見證上海乃至中國的近現(xiàn)代史,尋找上海的城市文化和精神氣質最終從歷史人物大開大闔的命運中悟達自己的人生。愚園路,說不盡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