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擺夷風土記/舊版書系》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征程記”,敘述了作者姚荷生從昆明到車里(景洪)的旅途艱危。在數十天三千里的行程中,冒了不少的險,吃了不少的苦。有時爬上千仞高山、滑下萬尺深谷;有時從馬上跌下來,泥里滾過去;有時要涉過湍流,穿過毒霧惡瘴;有時經受了風雨的欺凌,容忍了饑渴煎熬;有時走過虎豹的巢穴,又要防備盜匪的襲擊。其中,穿插了很多奇聞趣事、傳說掌故,引人入勝。作者不禁嘆息:不到云南的人,不知道中國旅行是如何困難,也不知道滇路艱難到什么程度。正如明代云南詩人張禺山所言:“西游蜀道,北上太行,昔日詩賦,千載悲傷。若教行路見滇海、崎嶇絕道皆康莊……”《水擺夷風土記/舊版書系》第二部分為“十二版納見聞錄”。作者以巨大的熱情,自然客觀地描繪出20世紀30年代西雙版納傣族的生存狀態(tài)、民俗風情、自然環(huán)境、社會組織、語言文字以及民間文學等。通過深入、廣泛、全面的調查,作者像眷戀故鄉(xiāng)似的眷戀西雙版納,這里的清新空氣、充足的陽光、使他損壞了的健康有個恢復的機會。蓬勃的生意、寧靜的環(huán)境,使他因都市的煩囂而困倦的心神得到安息??吹侥切┹钣舻纳?,蒼茫的青山,浩淼的大江,使他被城市圈囚的胸襟逐漸開展了,擴大了。這里有趣的生活,也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尤其是這里溫柔天真的傣族同胞,用純真、坦白來對待一切外來的客人。他們之間人性的美隨處可見,因而姚荷生情不自禁地寫詩兩首以表示自己的情結。其一:“山光水色都相親,異木奇花結比鄰。遙望云南歸來得,天涯且作太平人。”其二:“蝶舞鶯飛又一春,子規(guī)聲里渡歸津。此身慚愧無仙骨,終作紅塵紫陌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