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地域文化老昆明(民國趣讀)

老昆明(民國趣讀)

老昆明(民國趣讀)

定 價:¥62.80

作 者: 中國文史出版社 編
出版社: 中國文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20505789 出版時間: 2019-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8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民國趣讀:老昆明》講述了春城尋蹤、道不盡的滄桑歷史、探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邂逅正宗的滇味、古城的老行當和老字號、忙里偷閑、老城舊事、老昆明迎來新氣象……片段小文生動有趣地展示了老昆明曾經(jīng)輝煌的市井文化,鮮活地再現(xiàn)了老昆明及老昆明人的生活。唯有了解老城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才能真正領(lǐng)會這座城市的精髓。

作者簡介

暫缺《老昆明(民國趣讀)》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輯 春城尋蹤·感受高原明珠的獨特魅力
曾鐘瑜:佛教勝地圓通寺
陳起鴻:大觀樓攬勝
陳開國:翠湖
周家驊:近日樓
李建恩:金殿名花兩生輝
高飛:云南講武堂
王海濤、曹鐘瑜:古幢
張廷勛:東、西寺塔
趙漢龍:五華山
開城:筇竹寺五百羅漢像
楊明熙:金碧交輝的曹溪寺
陳策勛:盤龍寺
高飛:曇華寺
張科仁:南城外的金碧公園
陳長平:文廟憶舊
范春躍:嵩明黃龍古柏
李鳳積:多聞天王摩崖石刻像
第二輯 尋常巷陌·道不盡的滄桑歷史
楊樹群:書店薈萃的光華街
萬揆一:以“舊書攤”聞名的甬道街
周崇德:興隆街,興隆的是文化
萬揆一:金馬、碧雞巷
劉亞朝:長春路憶舊
朱凈宇:盛極一時的南屏街
陳開國:護國路,路名有深意
溫梁華:拓東路上的狀元樓
張勵民:昆明的“唐人街”
王希信:貨物的集散地——洋人街
劉亞朝:買年貨,去年貨街
張科仁:“天開云瑞”三牌坊
朱柱:“青云”直上“貢院”坡
余嘉年:民生街與沙朗巷憶舊
楊樹群:正義路的“黃金時刻”
萬揆一:寶善街東南教場
何開明:店鋪林立的文廟直街
第三輯 教授文人·探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蘊
熊朝雋:抗日烽火中的西南聯(lián)大
梅祖彥:西南聯(lián)大的辦學體制
朱鴻運:“民主堡壘”之美譽
謝本書:多聽少說的梅貽琦校長
謝本書:聯(lián)大人的“梅迷”情結(jié)
陳長平:聯(lián)大的兩首校歌
楊光社:學術(shù)自由,民主治校
左右:蔣夢麟在西南聯(lián)大
符開甲:大師薈萃的中文系
李賦寧:“哈佛三杰”
熊有曾:云大校長熊慶來
段家驥等:中法大學的民主運動
老舍:在西南聯(lián)大的演講
楊起、王榮禧:楊振聲淡泊名利
聞立雕:聞一多與吳晗“門當戶對”
李建恩:朱自清的昆明足跡
段家政:冰心的“默廬”情緣
肖昆云:動員學生復(fù)課的傅斯年
王佐良:有數(shù)學頭腦的現(xiàn)代詩人
陳康定:語言學家趙元任
董樹屏:德高望重的“劉老夫子”
孫建敏:安貧樂道的華羅庚
傅舉晉:“平生愛海倫”的吳宓
萬揆一:田漢改革舊劇支援抗戰(zhàn)
卜保怡:梁思成盤龍江畔遇故知
梁吉生:陳省身“閉門精思”
李東平:國學專修館
石阡:抗戰(zhàn)時期的昆明報紙副刊
李大水:《正義報》瑣記
豆稚五:中華書局昆明分局
徐繼濤:李公樸遠離鬧市開書店
豆稚五: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昆明書業(yè)
第四輯 食在昆明·邂逅最正宗的滇味
沈瓊:獨樹一幟的過橋米線
魯石:別有風味的小鍋米線
劉亞朝:云香齋的看家“三大件”
萬億:生意紅火的馬興仁牛肉館
劉亞朝:腸旺米線,德發(fā)園最佳
楊樹群:“豬八碗”,正宗老滇味
納國慶:興和園,無人不知的清真飯館
張謙:滇中名菜汽鍋雞
張謙:做黃燜雞,要用本地土雞
胡雙:名不虛傳的狗街烤鴨
小抗、張謙:餌塊的四種吃法
姜一鵑:吉慶祥的月餅,供不應(yīng)求
楊樹群:清湯羊肉有講究
天麟:春城的四季菜肴
楊樹群:甜漿包子,早餐必備
姜一鹍:風味小吃回味無窮
金子強、高旗:翠湖飲食饔飧圈
張佐:昆明最早的糕餅鋪——合香樓
高宏春:呈貢寶珠梨,肉細味美
龔永武:七步場臭豆腐,色美味正
朱凈宇:蜜蒸百合,潤肺止咳
曾云培:風味獨特的楊林蝦醬
王水喬:不容錯過的昆明美食
劉亞朝:滇池種類豐富的水產(chǎn)
第五輯 迎來送往·古城的老行當和老字號
于靜之:歷史悠久的典當業(yè)
楊樹群:租碗業(yè),方便“請客吃飯”
何文、肖及:夫行的“紅差”和“黑差”
陳立言:頗具特色的云南馬幫
何開明:景星街上的“麻鄉(xiāng)約行”
于靜之:“新號鋪”,賣的多半是假貨
趙嘉銘:昆明昔日“趙絲線”
楊壽豐:大安堂的秘制藥丸,名噪一時
李海燕:永香齋風味醬園
陸廷榮:大道生布店,自產(chǎn)自銷
李鏡天:永茂和商號
陸廷榮:永昌祥商號
陳瑞祥:興盛一時的燈籠鋪——聚升號
第六輯 喝茶·賞花·看戲:昆明人的愜意生活
楊樹群:閑來無事喝碗茶
楊樹群:茶樓里的說書人
李瑞:華豐茶樓
吳棠:去茶館上自習
戴旦:滇劇史話
沈從文:閑暇時看云
許椿萱:夜間賞瓊花
楊樹群:去文廟練武
萬揆一:花會與花市
彭幼山、李瑞:昆明火把節(jié)習俗
李國慶:校場壩上“耍把戲”
周亮:民間婚俗拾趣
萬億:過年的前奏曲——“小三十晚”
彭幼山、李瑞:中元節(jié)習俗
史崇賢:金殿廟會
周開德、周亮:土主廟會
張一飛:“抓周”趣談
李瑞:滇戲、花燈演出習俗
李建明:祭祀龍神
艾如茂:享譽云南的呈貢花燈
石阡:昆明早期話劇——文明戲
展麗君:“厲家班”在昆明
木木:孩子們的游戲——“吼贏家”
方向明:昆明話里的諺語俗語
陳子云:朗朗上口的傳統(tǒng)童謠
第七輯 新舊交替·老昆明迎來新氣象
萬揆一:女子纏足,成了歷史
劉亞朝:電燈的出現(xiàn)
石阡:“髦兒戲”風行一時
郭亞非:云南最早的影劇院
劉亞朝:受歡迎的洋貨
郭建民:昆明第一個有聲電影院
劉亞朝:滇越鐵路第一站
陳文、肖及:昆明最早的公共汽車
李銳:巫家壩飛機場
翁長溥:中國最早的水電站
郭建民:昆明第一個溜冰場
劉亞朝:古城有了西餐廳
姜一鹍:天然大旅社
肖及、宋文:“土火”與“洋火”之爭
朱凈宇、宋德:“胰子”“洋堿”大戰(zhàn)
張文:麂皮領(lǐng)褂引領(lǐng)時尚
肖越輝:中國第一架望遠鏡的誕生
劉亞朝:市民喝上了“機器水”
鄭祖佑、肖及:國人自建的第一個西醫(yī)院
第八輯 老城舊事·打開塵封的民國記憶
王建軍:云南護國軍興師討袁
馬俊英:吳佩衡與“廢止中醫(yī)案”
羅新元:昆明首次遭空襲
楊樹群:習以為常的跑警報
萬榮椿:溫賽德訪陳圓圓遺跡
陳斯正:昆明廣播電臺史話
李天柱:民眾歌詠團的抗日歌聲
鄭祖榮:錢穆巖泉著書
李世聞:徐悲鴻昆明辦畫展
朱凈宇:轎子也有三六九等
石文:電燈不如油燈亮
林德:街頭一景——黃包車
朱凈宇:凹樓奇事
謝本書:值得回味的定勝糕
王申:“貴族醫(yī)院”,也是“間諜醫(yī)院”
艾明:“一二·一”運動
雁寒:“小毛頭”與《賣報歌》
艾明:震驚中外的“李聞”慘案
楊樹群:退街中的騙局
新云:金圓券引起的血案
劉亞朝:龍公館軼事
林德:城門放炮報時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