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羊三絕鄭重?鄭虔以自題書畫獻于唐玄宗,唐玄宗題語曰:“鄭虔三絕”,由以能詩、能畫、能書者稱為“三絕”。東坡題王晉卿《煙江疊嶂圖》云:“鄭虔三絕君有二”,對晉卿未敢以三絕稱之。今觀大羊朱忠民的藝術,書畫之外尚有一絕,即為紫砂茗壺作銘,以書題之,以畫彰之,亦可謂之“大羊三絕”也。徐建融為《文墨潤心》作序云:“自古至今,晉唐、宋元、明末清初、民國時期,可以并列為傳統書畫四個時代。前四個時代的高峰已經造就,今后的高峰正有望期待忠民一代造就?!笨芍^知人之言。無論立足于現代或著眼于將來,大羊都是成功的期望,把他的書、畫及紫砂茗壺制作稱之為“大羊三絕”,那是很為允當的了。 “三絕”的古意非源自玄宗對鄭虔的溢美,在此之前即有書絕、畫絕、癡絕之說?!鞍V”者情也,無情即不能成癡。情滿于天則溢于山,情滿于海則溢于水,藝術即是癡情的結晶,觀大羊“文墨潤心”的書畫銘,其中的“潤心”正延合古人所說三絕之一的“癡絕”。建融教授論大羊的書法“抒寫出豪邁又嫵媚的性靈”,論其畫則曰“靈氣蘊發(fā)的筆墨精妙”,其中的“靈性”“靈氣”即是“癡絕”的展現?!靶浴焙汀皻狻笔侨酥姹荆瑵摬赜趦?,是在“癡”時亦真亦幻的自然流露,非外力所能助成。 我國先民摶泥為器,初始只是飲食之需。當飲食之器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之后,壺罐之類的器物就變成了他們生命的一部分,須臾不可離開,要把生命注入器中,于是就用原始的筆墨對器物加以描繪,就出現了彩陶器。今天捧著彩陶器,仍然向往他們如醉如癡地在陶器上描繪的情景,更使我感受到先民們對泥土的熱愛與敬畏之情。厚德載物,后來的制陶者匠人匠心,無不以此情相系,向泥土傾注自己的智慧、技能與深情,創(chuàng)造出色彩斑斕的陶藝世界,紫砂壺也就應運而生。大羊對紫砂壺一往情深,遠離繁華,居南沙,而潛心于書畫紫砂陶藝,也可以說他對泥土有著眷念與敬畏。 楊鐵崖草書明詩人余善七絕詩:“溪頭流水泛胡麻,曾折璚(瓊)林第一花。欲識道人藏密處,一壺天地小于瓜?!钡澜倘刺熘猓瑝厥莿e一洞天,故有“壺中天地”“壺里日月”之說。道家視壺里有乾坤,為藏密之所。大羊是壺中人,所題壺銘“妙趣不可告人”即有此意,在制壺、玩壺、養(yǎng)壺之中,磨礪修身,養(yǎng)壺養(yǎng)心。頗可玩味的是他能很巧妙地用老莊佛禪諸派偈語題寫壺銘,使玄妙虛幻的哲理明朗通俗,以此來表明自己寄情于壺,得“微清小雅”“雨過閑庭”“生生不滅”的真趣。 大羊設計的“既見君子”壺銘云:“物由人造,人因物傳”,說出了人壺相倚的道理。歷史上制壺名家所制的名壺,也有如時朋的“六方壺”、時大彬的“僧帽壺”、李仲芳的“瓜瓣壺”、徐友泉的“三足壺”、陳鳴遠的“南瓜壺”,都是人壺相倚的典范。陳曼生本是溧陽縣的小小縣令,寄性于紫砂壺,創(chuàng)造了“曼生十八式”,開創(chuàng)了紫砂壺的新紀元,被稱之為“曼生時代”,其后的邵大亨、瞿應紹、朱石楳、程壽珍,也都沿著“曼生時代”精神取尚及審美理念。大羊亦然,精制細刻制作的斗升、竹笠、荷葉、六方、石瓢、合歡等十多種形態(tài)的紫砂壺,皆端莊靈動、氣度非凡,尤以高井欄、中井欄、低井欄三個款式,與曼生井欄壺并存,古意盎然。 紫砂壺由身、扳、鈕、流協調組成,有著自身的獨特美感,書畫題銘雖可增加其美感,但畢竟還是壺的附加裝飾,要使之和壺渾然天成,要求銘文要切壺、切水、切茶,還要切人。大羊以老子的名篇“上善若水”為壺題銘,可謂睿智妙思,老子視水為生命之源,而壺離不開水,壺又能收水,作為壺銘,古意新解。壺上書畫銘文,畫龍點睛,以含蓄簡約為上,“刀下留壺”“刀不傷壺”也就是這層意思,不要因書畫題銘的繁縟而有損于壺獨特的美感。 觀大羊書、畫、紫砂藝術,實為當今畫壇之另類,故命之為“大羊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