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顧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經濟學家用復雜的公式為我們的生活定下標尺:經濟狀況決定了我們在國防、教育、醫(yī)療等方面的開支。而當經濟學家從GDP數(shù)據(jù)中得出經濟狀況良好的判斷時,一些人感到悲觀,自認生活質量以及獲得有意義的工作、潔凈空氣、良好醫(yī)療的機會在下降。這一分歧從何而來?單用GDP衡量經濟發(fā)展狀況有多少合理性?GDP遺漏了哪些重要的部分? 作者戴維·皮林認為,用GDP衡量經濟增長已成了一種狂熱。然而,GDP不擅長衡量新事物,難以捕捉人類在科技、知識共享、女性的隱性勞動價值等領域內的巨大進步,還納入了毒品、污染等負面的經濟活動。更多并不意味著更好。因而,我們有必要去尋求一些補充方案。 經濟增長只是實現(xiàn)目標的途徑,而非目標本身。我們一直通過經濟增長這塊棱鏡看待一切事物,而這個習慣扭曲了我們的視線,使我們忽略了真正值得關注的事。這本書深入探討了其他衡量經濟狀況的可能指標,比如社會平等、環(huán)保以及人的幸福程度等,為社會回應人的真實需求,而非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增長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