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之場》(Les Lieux de Mémoire)是當代法國史學界深具影響的歷史著作之一,匯總了法國集體記憶史研究成果。全書以諾拉所提出的“記憶之場”(les Lieux de Mémoire)這一概念為核心,通過對記憶場所的研究,探詢殘存的民族記憶,以期找回法蘭西群體、民族和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本書出版以來,反響強烈,被譯成多國文字,而“l(fā)ieu de mémoire”這一概念也迅速流行,并于1993年被收入《大羅貝爾詞典》(Le Grand Robert de la langue française)。中譯本從原書三大卷近五千頁中精心選取了11篇文獻,按“記憶與歷史”“記憶與象征”“記憶與敘事”三個主題組織而成。這些文獻除了有諾拉親自撰寫的、闡述整套書史學思想的綱領性文章《歷史與記憶之間:場所問題》,還涉及了法國國慶日、《馬賽曲》、埃菲爾鐵塔、環(huán)法自行車賽、貞德、法蘭西共和國格言“自由·平等·博愛”、拉維斯的《法國史》和普魯斯特等,不但有理論的觀照,更有中國讀者熟悉的法蘭西標志性建筑、人物、事件等,兼具思想性、可讀性和趣味性。本書自2015年出版推出后廣受歡迎,此次推出精裝本,在裝幀升級的基礎上,對譯文也做出了再次審校。
作者簡介
皮埃爾??諾拉(Pierre Nora,1931—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和學術編輯,著有《阿爾及利亞的法國人》《現(xiàn)在、國民、記憶》《法國研究》等,主編三部七卷本《記憶之場》。1993年,《記憶之場》獲得法國*高國家學術獎,同年“記憶之場”(Lieux de mémoire)詞條被收入《羅貝爾法語大詞典》。2001年,諾拉當選為僅有四十名定員的法蘭西學術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