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建筑藝術日本營造之美:第一輯

日本營造之美:第一輯

日本營造之美:第一輯

定 價:¥298.00

作 者: [日] 西岡常一 等 著,[日] 穗積和夫 繪,張秋明 等 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208163287 出版時間: 2020-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4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日本營造之美》是融合日本建筑、空間美學及歷史文化的經(jīng)典之作,由日本國*級宮殿木匠、建筑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以及日本建筑插畫泰斗聯(lián)手打造。第一輯精選四處富有代表性的日本古代建筑(群),包括日本國*級木造建筑——法隆寺,日本庭園美學的代表——桂離宮,日本獨*的陵墓形式——巨大古墳,以及國際大都市東京的前身——江戶町的建成與發(fā)展。書中收入近千幅手繪圖,以細膩的筆觸精準還原歷史場景與建造過程,使得日本空間美學的奧秘躍然紙上?!斗∷隆?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法隆寺是世界蕞古老的木造建筑之一,也是日本第一個登記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國*級文物。法隆寺汲取唐代建筑之精華,其鎮(zhèn)寺之寶“玉蟲廚子”堪稱中式建筑的“活化石”。與此同時發(fā)展出云形斗拱、立柱收分、非對稱布局等日本獨*的建筑樣式,直至今日仍影響著日本的寺院建筑。 本書由曾參與法隆寺“昭和大修理”的日本國*級宮殿大木匠西岡常一與建筑史專家宮上茂隆聯(lián)手打造,由日本建筑插畫泰斗穗積和夫繪制插圖,以一手權威資料精準還原法隆寺完整建造過程,生動剖析精妙絕倫的建筑結構。 《桂離宮》 桂離宮——這里是《源氏物語》故事發(fā)生的舞臺,是王公貴族魂牽夢繞的桃花源,更是傳統(tǒng)日本建筑與庭院文化的象征。它將江戶時代簡素樸拙的審美趣味發(fā)揮得淋漓極致,不僅對日本后世庭院建筑產生了深遠影響,還得到了勒·柯布西耶、弗蘭克·賴特等西方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大師的一致推崇。然而,多年來桂離宮高貴神秘的建造工法一直是一個秘密。 在本書中,曾參與桂離宮“昭和大修理”工程的建筑學家齋藤英俊,以其珍貴的一手資料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日本建筑插畫泰斗穗積和夫的妙筆轉化,更使得錯綜繁復的建筑結構和三百多年前的美學奧秘躍然紙上。 《巨大古墳》 大山古墳——東亞規(guī)模組蕞大的人造陵墓,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日本古墳時代中期出現(xiàn)的前方后圓墳是日本獨*的形式,其雄偉壯美的外觀彰顯了政權的興盛和皇室的權威。大山古墳是其中蕞具代表性的一座,與埃及金字塔、中國秦始皇陵并稱世界三大陵墓。 本書作者森浩一教授長年鉆研前方后圓墳,掌握豐富的一手資料,深入淺出地剖析了巨大古墳營造的技術面與文化觀;日本建筑插畫泰斗穗積和夫則以細膩的筆觸圖解龐大的古墳,揭開了日本古墳時代的神秘面紗。 《江戶町(上)》 一部令人驚嘆的城市建設史,看德川幕府如何融合“奧”的建筑美學及中國風水的“四神相應”,將雜草叢生的荒地打造成與倫敦、巴黎比肩的國際都市。 江戶町大膽采用前*未有的“の”字形城市布局,不僅巧妙利用了山丘、河流等自然地形,還可以不受限制地不斷向外擴張。歷經(jīng)五十年光陰,曾經(jīng)荒蕪的江戶發(fā)展成為熱鬧非凡的日本第一大都市。然而,明歷三年的一場大火,卻使江戶城大天守和江戶町毀于一旦。 《江戶町(下)》 一部令人贊嘆的城市發(fā)展史,看江戶如何在灰燼中浴火重生!德川幕府以一套嶄新的計劃完成重建工程,同時應對每個大型都市容易遭遇的都市清潔、治安等諸多問題。引進西洋測量術、繪制出聞名于后世的《江戶大繪圖》,辟建“防火區(qū)”、設立消防隊,大力興建教育機構,架設自來水管道與兩國橋,這一系列建設使得江戶成長為一座首屈一指的國際都市。 江戶的市民文化也由此蓬勃發(fā)展,無論是歌舞伎、大相撲,還是浮世繪、浮世風呂,在傳承與發(fā)展中成為日本文化的象征,譜寫出一部至今不褪色的“江戶文化史”。

作者簡介

  穗積和夫,1930年出生于東京。東北大學工學院建筑系畢業(yè)。曾就職于松田平田設計事務所,現(xiàn)為自由插畫家?;钴S于汽車、男性時尚等領域,后積極投入帶有歷史風味的日本建筑和城町為 主題的插畫創(chuàng)作,并以本系列作品為代表。 西岡常一,1908年出生于奈良縣斑鳩町法隆寺西里,與祖父西岡常吉、父親西岡楢光三代同為法隆寺的“棟梁”。十六歲正式開始 跟隨祖父進行木匠學徒,二十七歲因法隆寺解體工程中對土質的鑒別得到肯定,榮任法隆寺“棟梁”。1967年開始修建法輪寺三重塔,1970年作為“棟梁”參與藥師寺的大雄寶殿和西塔的重建。被世人稱為“ 將飛鳥時代延續(xù)下來的寺院建筑技能傳承給后世的‘最后的宮殿木匠’”。 宮上茂隆,1940年出生于東京,畢業(yè)于東京大學工學部建筑系,工學博士。對大阪城的建筑研究已超過二十年,并陸續(xù)完成本丸地形與主要建筑物的復原設計圖。主要論文有《 藥師寺伽藍研 究》《豐臣秀吉筑造大阪城的復原式研究》《安土城天主的復原與相關史料》等。著作有《法隆寺》(共同著作)、《模型: 藥師寺東塔》。 齋藤英俊,1946年出生于鹿兒島,畢業(yè)于東京工業(yè)大學建筑系,工學博士,一級建筑師。曾參與被稱為“昭和大修理”的桂離宮御殿建筑群的整修工程。曾任文化廳主任文化財調查官、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教授、筑波大學研究所世界文化遺產學教授。 森浩一,1928年出生于大阪,畢業(yè)于同志社大學文學研究所,專攻考古學、文化史方向。后為同志社大學文學院教授。多年來積極發(fā)表考古現(xiàn)場挖掘成果,是提倡跨學科合作以解開古日本之謎的“古代學”先驅者。著有《古墳的挖堀》《東西考古學》《古墳之旅》《考古學的摸索》《巨大古墳的世紀》等書。 內藤昌,1932年出生于長野縣,畢業(yè)于東京工業(yè)大學建筑系,工學博士。曾經(jīng)擔任東京工業(yè)大學、名古屋工業(yè)大學教授以及愛知產業(yè)大學校長。長年從事日本都市史和日本建筑史的專業(yè)研究。曾榮獲日本建筑學會獎。著有《新桂離宮》《江戶圖屏風》《城的日本史》等書。

圖書目錄

《法隆寺》

法隆寺 4

解說 88

后記之一 95

后記之二 97

后記之三 98

 

《桂離宮》

通往桂離宮的道路 6

桂川與桂離宮的關系 8

桂離宮的庭園與建筑 10

八條宮智仁親王的成長背景 12

賞月的名勝——桂之地14

尋訪光源氏的桂殿 16

著手興建書院 17

建筑平面圖底定 18

尺寸計劃的概略過程 20

木材的調度、制作與加工  22

為組件標示番付 24

上色過程 25

安置礎石以便立柱 26

地板、屋檐、屋架結構的架設工程 28

組構山墻面、鋪設屋頂 30

制作墻壁的骨架、抹上底層壁土 34

智仁親王決定天花板的高度 35

定制唐紙和門窗設備 37

進行墻壁表層粉刷 41

首座建筑書院落成 42

暢游“瓜田里輕巧的茶屋” 44

荒廢的桂別業(yè) 47

智忠親王 48

決定增建御座之間 50

拆除書院部分結構,組裝御座之間的梁柱框架 52

仰仗智忠親王的指示施作 54

由狩野三兄弟負責障壁畫 56

第二期工程順利完工 57

整頓庭園 61

后水尾上皇與修學院的山莊 62

上皇游訪桂之地的約定 63

御幸御殿的營造計劃 64

圓木材、面皮材的設計巧思與技法 66

銘木的誕生 69

奉命變更御湯殿的設計 71

改造玄關和御座之間的部分設施 74

御幸御殿精彩落成 76

智忠親王辭世 82

后水尾上皇的出游計劃 84

桂離宮的演變 87

桂離宮的評價 88

桂離宮庭園導覽 89

解說:桂離宮御殿的構思與施工技法 114

后記之一 124

后記之二 125

 

《巨大古墳》

前 言 6

巨大古墳為何會集中在河內 8

繩紋和彌生時代的河內灣(湖) 10

彌生時代出現(xiàn)掘有壕溝的村落 12

古墳時代出現(xiàn)了前方后圓墳 15

中國和倭國的交流 18

東亞的大古墳 20

探索古代堺港的樣貌 22

為了維護堺港而改變河水流向 26

連接堺港和國府的大道 27

因水陸輻輳而繁榮的國府 29

決定營造大山古墳 30

選擇適合進行土木工程的土地 32

大山古墳和譽田山古墳呈東西直線排列 34

建造排水溝 37

探討設計 38

建造巨大古墳的人 40

百舌鳥野的樣貌 42

在地面打上凸顯平面圖的木樁 44

長度單位是什么 48

標立水平基準的記號 50

掘土作業(yè) 52

將泥土運往墳丘 54

從采土場運土 56

繼續(xù)構筑下段、中段并確認水平 58

構筑上段 60

表面砌石 63

準備埴輪 64

從龍山運出石棺 67

將石棺安置在后圓部并建造石室 71

巨大的前方后圓墳幾近完成 72

陵園區(qū)開始有人定居 76

整治陵園、派員守墓 78

大王的駕崩與殯期 80

將大王葬于大山古墳 82

從海上眺望大山古墳 84

堺港的維護日趨困難 86

開鑿上町臺地,建造新港口 86

在難波津興建四天王寺 88

解 說 90

后記之一 98

后記之二 101

 

《江戶町(上)》

前言 6

江戶原本的風貌 9

太田道灌的江戶城 10

德川家康進入江戶 12

都市規(guī)劃的原理 15

興建土木工程 16

分區(qū)的標準 18

熱鬧的道三堀 21

江戶開府 22

“の”字形的擴張計劃 25

整治江戶港 27

伊豆的采石場 28

木曾山林的“小谷狩” 31

木材的運輸 33

搬運至江戶町 35

建造江戶城的石墻 36

環(huán)立式天守的設計 38

建造大天守 40

大阪之陣 42

德川家康之死 45

鑿開神田山 44

江戶城的總構和城門 46

江戶城完工 48

江戶城本丸御殿 50

江戶城天守 52

城下的大名宅第 54

武士的宅第——武家屋敷 57

“一里塚”和驛馬 58

江戶港 60

河岸魚市 62

上水道 64

町屋的建設 66

職人町 68

江戶的町容 72

商人町 75

木戶、自身番屋、高札場 76

熱鬧的寺社地——淺草寺 78

上野寬永寺 80

山王社、神田明神和天下祭 83

錢湯和游廓 84

芝 居 86

歌舞伎者 89

明歷大火 91

天守起火 92

解 說 94

參考文獻 98

后記之一 100

后記之二 101

 

《江戶町(下)

火災和爭吵是江戶的特色 6

大型都市的實地測量 8

江戶城的改造 10

改造武家地與寺社地 12

町人地的改造 14

市區(qū)的擴大 16

兩國橋 18

大江戶八百八町 20

元祿時代 22

江戶歌舞伎 24

芭蕉庵 26

湯島圣堂和學問所 28

天文臺 31

享保改革 33

小石川養(yǎng)生所 35

都市綠化運動 37

町消防隊 38

耐火建筑的普及 40

改革后的街道 42

里長屋的誕生 45

江戶人的誕生 47

都市的生理——上下水道 48

寬政的還人政策 50

學問所和寺子屋 52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