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一、選題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目標、思路與結構安排
一、研究目標與思路
二、結構安排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點
一、研究方法
二、可能的創(chuàng)新點
三、不足之處
第二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jié) 文獻梳理
一、金融穩(wěn)定是否應該納入貨幣政策目標
二、貨幣政策與銀行風險承擔間存在怎樣的關系
三、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政策間是各司其職還是相互協調
第二節(jié) 文獻總結與反思
第三章 “順周期”杠桿視角:“順周期”性杠桿與貨幣政策的風險承擔渠道
第一節(jié) 貨幣政策風險承擔渠道:定義與特征
一、貨幣政策風險承擔渠道的提出與發(fā)展
二、貨幣政策風險承擔渠道與廣義信貸渠道的區(qū)別與聯系
第二節(jié) 貨幣政策風險承擔渠道的理論研究回顧與新啟示
一、貨幣政策風險承擔渠道的相關理論研究
二、基于“順周期”性杠桿與政府異質性擔保現象的理論研究新啟示
第三節(jié) 基本模型
一、模型設定
二、均衡
三、定理與推論
第四節(jié) 實證研究設計
一、實證模型設定
二、變量選取
三、數據來源與描述統(tǒng)計分析
第五節(jié) 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貨幣政策風險承擔渠道與“順周期”杠桿效應檢驗
二、政府異質性擔保對杠桿“順周期”性的影響
三、政府異質性擔保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
四、實證結論與理論預測的比較
五、穩(wěn)健性檢驗
第六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央行預期管理視角:央行預期管理政策、通脹預期波動與銀行風險承擔
第一節(jié) 央行預期管理政策:概念界定及其與金融穩(wěn)定關系
一、央行預期管理政策的定義
二、央行預期管理與傳統(tǒng)政策操作工具的區(qū)別與聯系
三、央行預期管理政策與金融穩(wěn)定
第二節(jié) 我國央行預期管理政策的實施
一、我國央行預期管理政策的總體特征
二、貨幣政策操作工具的調整
三、我國央行關于貨幣政策和金融穩(wěn)定問題的溝通
第三節(jié) 我國通貨膨脹預期估計
一、通貨膨脹預期的估計模型:信息黏性的菲利普斯曲線
二、通貨膨脹預期的估算方法
三、我國通貨膨脹預期的實證計算與估計結果
第四節(jié) 央行預期管理、通脹預期波動與銀行風險承擔
一、實證模型設定
二、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四、關于實證結果的進一步討論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影子銀行視角:貨幣政策、影子銀行與銀行風險承擔的表外化轉移
第一節(jié) 影子銀行:定義與特征
一、影子銀行概念的提出與界定
二、影子銀行的特征:與傳統(tǒng)商業(yè)銀行的比較
三、影子銀行的運作模式
第二節(jié) 我國影子銀行的發(fā)展現狀及商業(yè)銀行體系內的影子銀行形式
一、我國影子銀行的一般形態(tài)及其發(fā)展現狀
二、我國影子銀行的特點:與歐美影子銀行體系的比較
三、我國商業(yè)銀行體系內的幾種影子銀行形式
第三節(jié) 我國貨幣政策實施與商業(yè)銀行體系內影子銀行業(yè)務的發(fā)展
一、文獻中關于影子銀行誕生與發(fā)展原因的解釋
二、我國貨幣政策實施與商業(yè)銀行體系內影子銀行業(yè)務的發(fā)展
第四節(jié) 貨幣政策、影子銀行業(yè)務與銀行風險承擔的表外化轉移:DSGE模型構建
一、模型特征
二、模型環(huán)境
三、均衡條件
第五節(jié) 數值模擬與分析
一、參數校準
二、數值模擬與分析
三、數值分析小結
第六節(jié) 關于模型結論的實證檢驗
一、實證檢驗設計與數據說明
二、實證模型與檢驗
第七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宏觀審慎政策、貨幣政策與銀行風險承擔
第一節(jié) 宏觀審慎政策:概念與特征
一、概念的提出與發(fā)展
二、宏觀審慎政策的目標
三、宏觀審慎政策的工具
第二節(jié) 宏觀審慎政策的實踐
一、國際宏觀審慎政策的實踐
二、我國宏觀審慎政策的實踐
三、宏觀審慎政策的國際合作
第三節(jié) 宏觀審慎政策、貨幣政策與銀行風險承擔
一、貨幣幣政策在應對銀行風險承擔中的不足
二、宏觀審慎政策與“順周期”性杠桿
三、宏觀審慎政策與政府擔保
四、宏觀審慎政策與銀行表外風險承擔
五、宏觀審慎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與搭配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一節(jié) 主要結論
第二節(jié) 政策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