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天文學/地球科學高等構造地質學 第三卷 專題知識與實踐

高等構造地質學 第三卷 專題知識與實踐

高等構造地質學 第三卷 專題知識與實踐

定 價:¥298.00

作 者: 侯泉林等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教材系列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658555 出版時間: 2020-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418 字數:  

內容簡介

  《高等構造地質學》按照“思想方法與構架—新理論與應用—專題知識與實踐—知識綜合與運用”思路構思,分四卷先后出版?!陡叩葮嬙斓刭|學 第三卷 專題知識與實踐》為第三卷,是《高等構造地質學 第三卷 專題知識與實踐》的核心卷,以中小尺度構造為重點內容,同時兼顧與顯微構造和大地構造的銜接和延伸。主要包括節(jié)理、面理、線理、韌性剪切帶、逆沖推覆構造、走滑構造、變質核雜巖等傳統(tǒng)構造地質學內容,以及特殊類型的褶皺、應變分配、自洽多尺度模擬方法等新理論和新方法。

作者簡介

暫缺《高等構造地質學 第三卷 專題知識與實踐》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1章 構造巖石學基礎 1
1.1 構造巖的概念與類型 1
1.1.1 斷層角礫和斷層泥 2
1.1.2 ?;瘞r 3
1.1.3 構造角礫巖 6
1.1.4 碎裂巖系列 7
1.1.5 糜棱巖系列 8
1.1.6 復雜構造巖 10
1.1.7 不同構造巖的疊加與鑒別 11
1.2 構造巖與構造層次 12
1.3 高壓-超高壓構造巖及其意義 15
1.3.1 弱變形榴輝巖的顯微構造特征和變形機制 16
1.3.2 高壓-超高壓變質糜棱巖顯微構造特征和變形機制 17
1.3.3 大地構造意義 21
1.4 L-構造巖 21
1.4.1 概述 21
1.4.2 收縮型L-構造巖的識別 24
1.4.3 L-構造巖的形成機理 27
1.4.4 有關問題討論 32
思考題 34
參考文獻 34
第2章 特殊類型的褶皺 43
2.1 膝褶 43
2.1.1 膝褶的幾何學特征 44
2.1.2 影響膝褶的因素 45
2.1.3 膝褶帶形成機理討論 48
2.2 側生褶皺和側生構造 52
2.2.1 側生褶皺類型和形態(tài) 52
2.2.2 側生褶皺的運動學指向問題 56
2.2.3 實例簡介 56
2.3 伸展褶皺簡介 58
思考題 59
參考文獻 59
第3章 節(jié)理和脈 62
3.1 節(jié)理 62
3.1.1 節(jié)理的概念和特征 62
3.1.2 節(jié)理的運動學和應力特征 64
3.1.3 節(jié)理的形成 65
3.1.4 節(jié)理與構造應力和應變 67
3.1.5 節(jié)理的生長與形態(tài) 69
3.1.6 節(jié)理的相互作用與相對年齡 72
3.2 脈 75
3.2.1 脈的形成 75
3.2.2 脈的內部結構和脈的類型 76
3.2.3 脈的排列方式 80
3.2.4 實例分析 83
3.3 顯微脈實例介紹 84
思考題 85
參考文獻 85
第4章 脆性構造運動學 86
4.1 脆性斷層運動學判別原理 86
4.1.1 礦物生長纖維和縫合線 86
4.1.2 次級破裂或次級剪切 87
4.1.3 脆性構造巖 89
4.2 斷層與應力分析 91
4.2.1 共軛斷層系 92
4.2.2 復雜斷層群 93
4.2.3 利用斷層滑動反演古應力 94
4.3 斷層滑動數據的運動學分析 97
4.3.1 斷層面解 97
4.3.2 運動學資料的運用 98
4.4 野外運動學分析實踐 99
4.4.1 實踐訓練 99
4.4.2 分析參考 101
思考題 102
參考文獻 102
第5章 面理和劈理 104
5.1 面理和劈理的概念 104
5.1.1 面理 104
5.1.2 劈理 105
5.1.3 鉛筆劈理和斷離劈理 107
5.2 褶劈理和伸展褶劈理 109
5.2.1 褶劈理 109
5.2.2 伸展褶劈理及相關問題討論 114
5.3 面理的發(fā)育 118
5.3.1 面理與褶皺 118
5.3.2 面理與構造應變橢球XY面的關系 120
5.3.3 面理與應變和體積損失 123
5.3.4 面理與巖性和變質環(huán)境 125
5.4 面理疊置 126
5.5 有關破劈理問題討論 131
5.5.1 國內教材有關“破劈理”的論述 131
5.5.2 問題討論 131
5.6 運動方向判定實踐 132
5.6.1 實踐訓練 132
5.6.2 分析參考 133
思考題 134
參考文獻 134
第6章 線理 139
6.1 基本術語與類型 139
6.2 與塑性變形有關的線理 140
6.2.1 物線理 141
6.2.2 皺紋線理 143
6.2.3 窗欞構造 144
6.3 與脆性變形有關的線理 145
6.3.1 礦物纖維線理 145
6.3.2 擦痕或擦面線 147
6.4 線理與運動學問題 148
6.4.1 有關斷層的運動學 149
6.4.2 拉伸線理與運動學 149
6.4.3 C-面上的條紋線理與運動學 151
6.4.4 褶皺樞紐和相關線理 153
6.5 布丁構造 155
6.5.1 布丁構造與縮脹構造 155
6.5.2 幾何形態(tài)、黏度和應變 156
6.5.3 不對稱的布丁化及其旋轉 159
6.5.4 面理布丁化 162
6.5.5 布丁化與應變橢圓 164
思考題 165
參考文獻 166
第7章 韌性剪切帶 167
7.1 概念與類型 167
7.1.1 脆性與塑性剪切帶比較 170
7.1.2 韌性剪切帶特征 170
7.2 理想的塑性剪切帶 172
7.2.1 被動標志體的偏移與偏轉 174
7.2.2 面理和應變 174
7.2.3 線理 176
7.2.4 簡單剪切帶 177
7.2.5 擴張/壓縮帶 177
7.2.6 擴張/壓縮剪切帶 178
7.3 一般剪切帶 178
7.3.1 一般剪切帶的特征 178
7.3.2 次簡單剪切帶 181
7.4 非平面應變剪切帶 182
7.5 糜棱巖 183
7.5.1 糜棱巖的特征和類型 183
7.5.2 糜棱巖發(fā)育動力學 187
7.5.3 糜棱巖發(fā)育的變質條件 189
7.6 剪切指向的判定 192
7.6.1 標志體的錯移 193
7.6.2 面理和剪切條帶 194
7.6.3 斜面理 197
7.6.4 礦物魚構造 199
7.6.5 殘碎斑晶系 204
7.6.6 變斑晶系 210
7.6.7 褶皺和布丁 214
7.6.8 碎裂的殘斑 219
7.6.9 應變影 221
7.6.10 四分構造 226
7.7 觀察與實踐 228
7.7.1 實踐訓練 228
7.7.2 分析參考 232
思考題 237
參考文獻 237
第8章 逆沖推覆構造 241
8.1 有關術語 242
8.2 逆沖構造的幾何學 245
8.2.1 疊瓦狀逆沖斷層系 245
8.2.2 雙重構造 246
8.2.3 斷坡-斷坪的幾何學和運動學 252
8.2.4 逆沖推覆構造的組合形式 256
8.3 逆沖推覆構造與褶皺的關系 258
8.3.1 褶皺推覆體 258
8.3.2 逆沖斷層與褶皺 260
8.4 薄皮構造 270
8.4.1 薄皮構造特征 270
8.4.2 前陸和后陸的構造樣式比較 271
8.4.3 北美西部的兩個構造帶比較 272
8.5 逆沖推覆作用的力學悖論 273
8.5.1 Hubbert和Rubey的突破 273
8.5.2 著名的啤酒罐實驗 274
8.5.3 逆沖巖片并非整體移動 274
8.6 楔形模型與造山楔 275
8.6.1 楔形模型的提出 275
8.6.2 造山楔 276
8.7 觀察與實踐 278
8.7.1 實踐訓練 278
8.7.2 分析參考 281
思考題 284
參考文獻 284
第9章 走滑構造 287
9.1 走滑斷層與轉移斷層概念 287
9.1.1 走滑斷層 287
9.1.2 轉移斷層 288
9.2 走滑構造的發(fā)育過程 290
9.2.1 走滑構造的實驗研究 290
9.2.2 走滑剪切帶中的各類構造 292
9.3 轉換擠壓與轉換拉張 301
9.3.1 應變橢球 303
9.3.2 線性構造 305
9.4 應變分配簡介 307
9.4.1 概述 307
9.4.2 板塊邊界和大尺度的應變分配 309
思考題 310
參考文獻 310
第10章 變質核雜巖 312
10.1 概述 312
10.2 變質核雜巖特征及過程 313
10.2.1 拆離斷層特征及過程 313
10.2.2 下部巖石特征及過程 316
10.2.3 上部巖石特征及過程 316
10.3 變質核雜巖、片麻巖穹窿與同構造巖漿穹窿 317
10.4 變質核雜巖的成因機制 317
10.4.1 變質核雜巖運動學模型與核部雜巖的揭露過程 317
10.4.2 變質核雜巖的動力學機制及控制因素 319
10.5 變質核雜巖的地球動力學背景 325
10.5.1 造山后重力垮塌 325
10.5.2 克拉通破壞 326
10.5.3 俯沖大洋板塊回撤 328
10.5.4 洋脊慢速-超慢速擴張 330
思考題 335
參考文獻 335
第11章 構造分析新進展——從運動學到完備力學,從單尺度到多尺度 345
11.1 大變形運動學分析概述 345
11.2 韌性剪切應變帶的運動學模擬 351
11.3 運動學研究的局限性 353
11.4 自洽多尺度模擬理論和方法 355
11.4.1 應力張量、應變張量和本構方程 357
11.4.2 經典的Eshelby 包體/ 異質體理論 359
11.4.3 廣義Eshelby 理論及其在多尺度問題中的應用 361
11.4.4 MOPLA 模擬的MATLAB 程序 364
11.5 MOPLA 的應用 366
思考題 366
參考文獻 367
附錄1 造山帶研究23問 370
Appendix 1 23 questions in the study of orogenic belts 377
附錄2 我國關鍵區(qū)域構造問題 387
參考文獻 390
Appendix 2 The key regional tectonic problems in China 391
References 396
附錄3 糜棱巖與片巖和片麻巖的比較 397
附錄4 符號說明 398
附錄5 中小構造研究18問405
Appendix 5 18 questions in small-scale structural study 410
跋——編后感 41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