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醫(yī)學基礎(chǔ)醫(yī)學中國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病學圖集(三卷四冊)

中國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病學圖集(三卷四冊)

中國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病學圖集(三卷四冊)

定 價:¥2500.00

作 者: 曹務春,方立群,王卷樂 著
出版社: 龍門書局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08856896 出版時間: 2020-09-01 包裝: 盒裝
開本: 8開 頁數(shù): 90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圖集是國家科技基礎(chǔ)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中國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病學圖集的編研”成果,共三卷四冊。圖集分類編研了中國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綜合分布與地理環(huán)境圖譜、中國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圖譜和中國自然疫源性疾病宿主動物與傳播媒介分布圖譜,共涉及31個?。▍^(qū)、市)2 900余個縣(區(qū))的1 600多幅專題圖,包括我國33種自然疫源性疾病、1種蟲媒傳染病和1 100多種宿主動物與傳播媒介的分布信息,涉及的病原體種類達158種。 本圖集基礎(chǔ)資料翔實,覆蓋面廣,時間跨度長,涵蓋的病種、病原體、宿主動物和傳播媒介種類齊全,可供流行病學防控科研單位、管理部門及其他相關(guān)部門參考。

作者簡介

  曹務春,軍事科學院首席科學家,軍事科學院軍事醫(y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學研究所所長,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學術(shù)帶頭人。獲國家科學技術(shù)進步獎一等獎1項;獲國家科學技術(shù)進步獎二等獎1項;“數(shù)種新發(fā)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發(fā)現(xiàn)與溯源研究”,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方立群,軍事醫(y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員、傳染病流行病學研究室副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學術(shù)骨干。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課題1項、國家基礎(chǔ)性工作重點專項課題1項、軍隊重大、重點項目課題5項和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課題3項。以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中華預防醫(yī)學會科學技術(shù)獎一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 王卷樂,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國際科學聯(lián)合會世界數(shù)據(jù)系統(tǒng)(ISC-WDS)科學委員會委員、WDS可再生資源與環(huán)境數(shù)據(jù)中心主任。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環(huán)保公益行業(yè)科研專項項目、國家科技基礎(chǔ)性工作重點項目等,長期參與國家科技基礎(chǔ)條件平臺數(shù)據(jù)共享建設。201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8年獲得優(yōu)秀地圖裴秀獎。

圖書目錄


《中國自然疫源性疾病 流行病學圖集》第一卷
目錄
第一部分 中國自然疫源性疾病綜合分布
中國動物源性自然疫源性疾病 2
中國蜱媒自然疫源性疾病 4
中國蚊媒自然疫源性疾病 6
中國食源性自然疫源性疾病 8
中國自然疫源性疾病病例數(shù) 10
中國部分自然疫源性疾病病例數(shù)時間分布 12
嚙齒目與其攜帶病原體的關(guān)系 14
蜱與其攜帶病原體的關(guān)系 16
蚊與其攜帶病原體的關(guān)系 18
蚤與其攜帶病原體的關(guān)系 20
螨與其攜帶病原體的關(guān)系 21
第二部分 中國自然疫源性疾病媒介生物綜合分布
嚙齒目綜合分布
跳鼠科 25
鼠科(1-4) 26
鼢鼠科 30
倉鼠科(1-3) 31
鼠兔科 34
豬尾鼠科 35
竹鼠科 36
松鼠科 37
其他鼠科 38
蜱綜合分布
硬蜱屬 40
血蜱屬 41
花蜱屬 42
扇頭蜱屬 43
革蜱屬 44
璃眼蜱屬 45
異扇蜱屬 46
鈍緣蜱屬 47
銳緣蜱屬 48
蚊綜合分布
按蚊屬 50
伊蚊屬 51
領(lǐng)蚊屬 52
尤蚊屬 53
阿蚊屬 54
軻蚊屬 55
小蚊屬 56
庫蚊屬 57
脈毛蚊屬 58
費蚊屬 59
曼蚊屬 60
直腳蚊屬 61
鉤蚊屬 62
局限蚊屬 63
杵蚊屬 64
藍帶蚊屬 65
巨蚊屬 66
蚤綜合分布
蚤科 68
蠕形蚤科 69
切唇蚤科、臀蚤科 70
多毛蚤科 71
櫛眼蚤科 72
蝠蚤科 73
細蚤科 74
角葉蚤科 75
螨綜合分布
恙螨科(1-3) 77
厲螨科(1、2) 80
其他螨科 82
白蛉綜合分布
自蛉屬 184
白蛉屬 285
司蛉屬 86
秦蛉屬 87
第三部分 基礎(chǔ)地理
地形地貌
中國及周邊地區(qū)遙感影像和地勢圖 90
中國縣城地貌類型圖 92
中國高程 92
中國湖泊流域分區(qū) 93
中國地表坡度 94
中國地表坡向 95
氣候類型
中國氣候類型分區(qū) 96
1981-2010年年平均氣溫 96
1981-2010年月平均氣溫差 97
1981-2010年等溫性 97
1981-2010年氣溫季節(jié)性變化 98
1981-2010年最熱月份最高氣溫 98
1981-2010年最冷月份最低氣溫 99
1981-2010年年氣溫差 99
1981-2010年最潮濕季度的平均氣溫 100
1981-2010年最干旱季度的平均氣溫 100
1981-2010年最熱季度的平均氣溫 101
1981-2010年最冷季度的平均氣溫 101
1981-2010年年累計降水量 102
1981-2010年最潮濕月份的累計降水量 102
1981-2010年最干燥月份的累計降水量 103
1981-2010年降水量的季節(jié)性變化 103
1981-2010年最潮濕季度的累計降水量 104
1981-2010年最干燥季度的累計降水量 104
1981-2010年最熱季度的累計降水量 105
1981-2010年最冷季度的累計降水量 105
1981-2010年年平均相對濕度 106
1981-2010年年平均地表溫度 106
地理區(qū)劃中國主要生態(tài)功能保護區(qū) 107
中國自然地理分區(qū) 107中國生態(tài)地理分區(qū) 108
中國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 110
中國土壤分布 112
第四部分 自然環(huán)境
土地覆被
中國土地覆被 116
中國森林分布 118
中國草地分布 120
中國耕地分布 122
中國建設用地分布 124
城市分布
中國城市群分布(2015年) 125
中國夜間燈光(2000年) 126
中國夜間燈光(2005年) 126
中國夜間燈光(2013年) 127
中國夜間燈光(2010年) 127
牧區(qū)、半農(nóng)半牧區(qū)分布
中國牧區(qū)、半農(nóng)半牧區(qū)分布(2015年) 128
植被分布
歸一化植被指數(shù)(2015年8月) 128
葉面積指數(shù)(2015年8月) 129
增強型植被指數(shù)(2015年8月) 129
中國植被類型(2013年) 130
第五部分 人口與社會經(jīng)濟
人口分布
中國鄉(xiāng)鎮(zhèn)尺度人口密度(2000年) 134
中國縣級尺度人口密度(2010年) 136
中國城鎮(zhèn)人口比重(2010年) 138
中國鄉(xiāng)村人口比重(2010年) 139
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
中國人均GDP(2014年) 140
“一產(chǎn)”產(chǎn)值比重(2013年) 142
“二產(chǎn)”產(chǎn)值比重(2013年) 143
“三產(chǎn)”產(chǎn)值比重(2013年) 144
衛(wèi)生機構(gòu)
千人衛(wèi)生機構(gòu)人員數(shù)(2013年) 145
千人床位數(shù)(2013年) 146
交通旅游
中國主要公路(2012年) 147
中國主要鐵路(2014年) 147
中國5A級景區(qū)分布(2015年) 148
自然災害
自然災害損失分布(2014年) 148
生態(tài)工程
中國三北防護林工程圖(2010年) 149
中國退耕還林工程圖(2010年) 149
干旱分布
2015年1月1日中國干旱分布 150
2015年4月1日中國干旱分布 150
2015年7月1日中國干旱分布 151
2015年10月1日中國干旱分布 151
參考文獻 152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