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對侗語語音、語法和名物進行了多視角、多層面、多方位的深入分析研究。 語音方面,從語言年代學視角探討侗臺語分化時限,提出侗語是1000年前左右從侗臺語中分化出來等觀點;運用歷史比較法對侗族語音史進行構擬,認為古代侗語有復輔音、前喉塞和濁塞音聲母;對目前學界的侗語方言土語劃分提出異見,運用區(qū)別性特征、通解度等理論進行調研,證實其劃分確有不當之處、亟須修正。 語法方面,從比較語法學、形態(tài)語法學、標記理論等角度對侗語語法進行多層面研究,指出侗語除了具有分析型語法特征外,也具有形態(tài)學語法特征;而侗語動物植物人物的前綴、報京侗語所有前綴等,都具有語法“標記范疇”的功能。 詞匯方面,將詞匯學與生物系統學及人類學傳統知識研究的方法相結合,對日益深陷瀕危的侗語傳統地名、傳統人名、自然名物(特別是動植物名稱詞)進行了搶救性的整理和研究,對于推動侗語詞匯學研究走向縱深和促進民族名物學在中國的發(fā)展具有開拓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