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知識讀物大藏經(jīng)總目提要 論藏

大藏經(jīng)總目提要 論藏

大藏經(jīng)總目提要 論藏

定 價:¥298.00

作 者: 陳士強(qiáng)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暫缺

ISBN: 9787532594078 出版時間: 2019-12-01 包裝:
開本: 頁數(shù): 1048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對漢譯大藏經(jīng)的論藏部分予以提要的介紹和簡評,同時廣泛吸收今人的研究成果對不同譯本進(jìn)行比勘。

作者簡介

  陳士強(qiáng),1949年生,1982年獲復(fù)旦大學(xué)哲學(xué)系中國哲學(xué)史專業(yè)(佛教哲學(xué))碩士學(xué)位。復(fù)旦大學(xué)出版社編審。主要著作有:《佛典精解》、《大藏經(jīng)總目提要·經(jīng)藏》、《大藏經(jīng)總目提要·文史藏》、《大藏經(jīng)總目提要·律藏》、《中國佛教百科全書經(jīng)典卷》、《中國學(xué)術(shù)名著提要哲學(xué)卷》(副主編)、《中國學(xué)術(shù)名著提要霠奛睥》(主編)等。

圖書目錄

一、 小乘阿毗達(dá)磨部
總敘3
門早期說一切有部論書59
品唐玄奘譯《阿毗達(dá)磨法蘊(yùn)足論》十二卷59
第二品唐玄奘譯《阿毗達(dá)磨集異門足論》二十卷84
第三品北宋法護(hù)等譯《施設(shè)論》七卷110
第四品唐玄奘譯《阿毗達(dá)磨識身足論》十六卷116
第五品唐玄奘譯《阿毗達(dá)磨品類足論》十八卷
附: 劉宋求那跋陀羅等譯《眾事分阿毗曇論》
十二卷
后漢安世高譯《阿毗曇五法行經(jīng)》一卷
唐法成譯《薩婆多宗五事論》一卷
唐玄奘譯《五事毗婆沙論》二卷121
第六品唐玄奘譯《阿毗達(dá)磨界身足論》三卷171
第七品唐玄奘譯《阿毗達(dá)磨發(fā)智論》二十卷
附: 苻秦僧伽提婆等譯《阿毗曇八犍度論》
三十卷177
第八品苻秦僧伽跋澄等譯《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十卷234
第九品魏吳失譯《阿毗曇甘露味論》二卷243
第二門中期說一切有部論書265
品唐玄奘譯《阿毗達(dá)磨大毗婆沙論》二百卷
附: 苻秦僧伽跋澄譯《鞞婆沙論》十四卷
北涼浮陀跋摩等譯《阿毗曇毗婆沙論》
六十卷265
第二品東晉僧伽提婆等譯《阿毗曇心論》四卷
附: 北齊那連提耶舍譯《阿毗曇心論經(jīng)》六卷
劉宋僧伽跋摩等譯《雜阿毗曇心論》
十一卷358
第三品唐玄奘譯《入阿毗達(dá)磨論》二卷403
第三門后期說一切有部論書417
品唐玄奘譯《阿毗達(dá)磨俱舍論》三十卷
附: 陳真諦譯《阿毗達(dá)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
唐玄奘譯《阿毗達(dá)磨俱舍論本頌》一卷
唐失譯《俱舍論實義疏》六卷417
第二品唐玄奘譯《阿毗達(dá)磨順正理論》八十卷
附: 唐玄奘譯《阿毗達(dá)磨藏顯宗論》四十卷
493
第四門其他佛教部派論書512
品上座部論書: 姚秦曇摩耶舍等譯《舍利弗
阿毗曇論》三十卷
附: 梁僧伽婆羅譯《解脫道論》十三卷
東晉失譯《那先比丘經(jīng)》二卷512
第二品大眾部論書: 后漢失譯《分別功德論》
五卷553
第三品犢子部論書: 陳真諦譯《立世阿毗曇論》
十卷558
第四品賢胄部論書: 東晉僧伽提婆譯《三法度論》三卷
附: 苻秦鳩摩羅佛提等譯《四阿含暮抄解》二卷
569
第五品正量部論書: 三秦失譯《三彌底部論》三卷
附: 北宋日稱等譯《諸法集要經(jīng)》十卷
北宋日稱等譯《十不善業(yè)道經(jīng)》一卷582
第六品經(jīng)部論書: 姚秦鳩摩羅什譯《成實論》十六卷
附: 陳真諦譯《四諦論》四卷596
二、 小乘集傳部
總敘3
門西域小乘集傳16
品傳記類: 苻秦僧伽跋澄譯《僧伽羅剎所集經(jīng)》
三卷16
第二品傳記類: 西晉安法欽譯《阿育王傳》七卷
附: 梁僧伽婆羅譯《阿育王經(jīng)》十卷
苻秦曇摩難提譯《阿育王息壞目因緣經(jīng)》
一卷20
第三品部派史類: 唐玄奘譯《異部宗輪論》一卷
附: 三秦失譯《十八部論》一卷
陳真諦譯《部執(zhí)異論》一卷32
第四品譬喻類: 孫吳維祇難等譯《法句經(jīng)》二卷
附: 西晉法炬等譯《法句譬喻經(jīng)》四卷
姚秦竺佛念譯《出曜經(jīng)》三十卷
北宋天息災(zāi)譯《法集要頌經(jīng)》四卷52
第五品譬喻類: 東晉失譯《天尊說阿育王譬喻經(jīng)》
一卷87
第六品譬喻類: 姚秦鳩摩羅什譯《大莊嚴(yán)論經(jīng)》
十五卷89
第七品譬喻類: 姚秦鳩摩羅什譯《雜譬喻經(jīng)》
一卷104
第八品譬喻類: 蕭齊求那毗地譯《百喻經(jīng)》四卷107
第九品本生類: 孫吳支謙譯《菩薩本緣經(jīng)》三卷114
第十品禪法類: 西晉竺法護(hù)譯《修行道地經(jīng)》七卷
附: 后漢安世高譯《道地經(jīng)》一卷118
第十一品禪法類: 后漢支曜譯《小道地經(jīng)》一卷128
第十二品禪法類: 姚秦鳩摩羅什譯《禪法要解》二卷
附: 后漢失譯《禪要經(jīng)》一卷
姚秦鳩摩羅什譯《菩薩呵色欲法經(jīng)》
一卷130
第十三品禪法類: 東晉佛陀跋陀羅譯《達(dá)摩多羅
禪經(jīng)》二卷136
第十四品修道類: 三秦失譯《辟支佛因緣論》
二卷148
第十五品修道類: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四品學(xué)法經(jīng)》
一卷150
第十六品解經(jīng)類: 后漢安玄等譯《阿含口解十二
因緣經(jīng)》一卷151
第十七品業(yè)道類: 劉宋僧伽跋摩譯《分別業(yè)報略經(jīng)》
一卷
附: 北宋施護(hù)譯《六道伽陀經(jīng)》一卷
北宋日稱等譯《六趣輪回經(jīng)》一卷155
第十八品法住類: 劉宋慧簡譯《請賓頭盧法》一卷
附: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賓頭盧突羅阇
為優(yōu)陀延王說法經(jīng)》一卷
西晉失譯《佛使比丘迦旃延說法沒
盡偈百二十章》一卷
劉宋失譯《迦丁比丘說當(dāng)來變經(jīng)》一卷
唐玄奘譯《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
法住記》一卷159
第十九品贊頌類: 北宋天息災(zāi)譯《賢圣集伽陀
一百頌》一卷
附: 北宋天息災(zāi)譯《勝軍化世百喻伽陀經(jīng)》
一卷
北宋法賢譯《犍稚梵贊》一卷168
第二門東土小乘論疏174
品注疏類: 唐窺基《異部宗輪論述記》一卷174
第二品注疏類: 唐普光《俱舍論記》三十卷
附: 唐普光《俱舍論法宗原》一卷183
第三品注疏類: 唐神泰《俱舍論疏》二十卷210
第四品注疏類: 唐法寶《俱舍論疏》三十卷214
第五品注疏類: 唐圓暉《俱舍論頌疏論本》三十卷
附: 唐慧暉《俱舍論釋頌疏義鈔》三卷
唐遁麟《俱舍論頌疏記》二十九卷222
第六品通論類: 元沙啰巴譯《彰所知論》二卷237
三、 大乘中觀部
總敘249
門中觀派釋經(jīng)論276
品般若類: 姚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
一百卷276
第二品華嚴(yán)類: 姚秦鳩摩羅什譯《十住毗婆沙論》
十七卷364
第二門中觀派集義論393
品姚秦鳩摩羅什譯《中論》四卷
附: 北魏般若流支譯《順中論》二卷
唐波羅頗蜜多羅譯《般若燈論釋》十五卷
北宋惟凈等譯《大乘中觀釋論》十八卷
393
第二品姚秦鳩摩羅什譯《十二門論》一卷443
第三品陳真諦譯《寶行王正論》一卷
附: 劉宋求那跋摩譯《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
說法要偈》一卷
劉宋僧伽跋摩譯《勸發(fā)諸王要偈》一卷
唐義凈譯《龍樹菩薩勸誡王頌》一卷449
第四品北魏般若流支譯《一輸盧迦論》一卷459
第五品隋達(dá)摩笈多譯《菩提資糧論》六卷460
第六品北宋施護(hù)譯《大乘破有論》一卷470
第七品北宋施護(hù)譯《六十頌如理論》一卷
附: 北宋施護(hù)譯《大乘二十頌論》一卷
北宋施護(hù)譯《贊法界頌》一卷
北宋施護(hù)譯《廣大發(fā)愿頌》一卷472
第八品北宋施護(hù)譯《菩提心離相論》一卷478
第九品北宋日稱等譯《福蓋正行所集經(jīng)》十二卷479
第十品姚秦鳩摩羅什譯《百論》二卷
附: 北魏菩提流支譯《百字論》一卷
唐玄奘譯《廣百論本》一卷
唐玄奘譯《大乘廣百論釋論》十卷481
第十一品北魏菩提流支譯《提婆菩薩破楞伽經(jīng)中
外道小乘四宗論》一卷
附: 北魏菩提流支譯《提婆菩薩釋楞伽經(jīng)中
外道小乘涅槃?wù)摗芬痪?07
第十二品北涼道泰譯《大丈夫論》二卷513
第十三品北涼道泰譯《入大乘論》二卷520
第十四品北宋法護(hù)等譯《大乘集菩薩學(xué)論》二十五卷
附: 北宋法護(hù)等譯《大乘寶要義論》十卷
北宋天息災(zāi)譯《菩提行經(jīng)》四卷525
第十五品北宋施護(hù)譯《廣釋菩提心論》四卷
附: 北宋法天譯《菩提心觀釋》一卷543
第三門大乘中觀派·因明論550
品北魏吉迦夜等譯《方便心論》一卷550
第二品北魏毗目智仙等譯《回諍論》一卷560
第三品唐玄奘譯《大乘掌珍論》二卷563
四、 大乘瑜伽部
總敘569
門瑜伽行派釋經(jīng)論610
品般若類: 隋達(dá)摩笈多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論》
三卷610
第二品般若類: 北魏菩提流支譯《金剛般若波羅蜜
經(jīng)論》三卷
附: 唐義凈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
經(jīng)論釋》三卷
唐義凈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
經(jīng)論頌》一卷620
第三品般若類: 唐地婆訶羅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破取著不壞假名論》二卷628
第四品般若類: 北宋施護(hù)等譯《佛母般若波羅蜜多
圓集要義釋論》四卷
附: 北宋施護(hù)等譯《佛母般若波羅蜜多
圓集要義論》一卷634
第五品般若類: 北宋法護(hù)等譯《圣佛母般若波羅蜜多
九頌精義論》二卷641
第六品華嚴(yán)類: 北魏菩提流支等譯《十地經(jīng)論》
十二卷643
第七品法華類: 北魏菩提流支等譯《妙法蓮華經(jīng)
優(yōu)波提舍》二卷
附: 北魏勒那摩提等譯《妙法蓮華經(jīng)
論優(yōu)波提舍》一卷660
第八品寶積類: 北魏菩提流支譯《無量壽經(jīng)優(yōu)波
提舍愿生偈》一卷670
第九品寶積類: 北魏菩提流支譯《大寶積經(jīng)論》
四卷675
第十品寶積類: 北魏菩提流支譯《彌勒菩薩所
問經(jīng)論》九卷680
第十一品大集類: 北魏毗目智仙譯《寶髻經(jīng)四法
優(yōu)波提舍》一卷687
第十二品經(jīng)集類: 北魏毗目智仙等譯《轉(zhuǎn)法輪經(jīng)
優(yōu)波提舍》一卷690
第十三品經(jīng)集類: 北魏毗目智仙等譯《三具足經(jīng)
優(yōu)波提舍》一卷693
第十四品經(jīng)集類: 北魏菩提流支譯《文殊師利菩薩
問菩提經(jīng)論》二卷695
第十五品經(jīng)集類: 北魏菩提流支譯《勝思惟梵天
所問經(jīng)論》四卷701
第十六品經(jīng)集類: 唐玄奘譯《佛地經(jīng)論》七卷706
第十七品涅槃類: 北魏達(dá)磨菩提譯《涅槃?wù)摗芬痪?br />附: 陳真諦譯《涅槃經(jīng)本有今無偈論》一卷
718
第十八品涅槃類: 陳真諦譯《遺教經(jīng)論》一卷723
四、 大乘瑜伽部(續(xù))
第二門瑜伽行派集義論3
品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一百卷
附: 北涼曇無讖譯《菩薩地持經(jīng)》十卷
劉宋求那跋摩譯《菩薩善戒經(jīng)》九卷
梁真諦譯《決定藏論》三卷
唐玄奘譯《王法正理論》一卷
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釋》一卷3
第二品唐玄奘譯《顯揚(yáng)圣教論》二十卷
附: 唐玄奘譯《顯揚(yáng)圣教論頌》一卷
陳真諦譯《三無性論》二卷124
第三品唐玄奘譯《辯中邊論》三卷
附: 陳真諦譯《中邊分別論》二卷
唐玄奘譯《辯中邊論頌》一卷
陳真諦譯《十八空論》一卷165
第四品唐波羅頗蜜多羅譯《大乘莊嚴(yán)經(jīng)論》
十三卷194
第五品唐玄奘譯《攝大乘論本》三卷
附: 北魏佛陀扇多譯《攝大乘論》二卷
陳真諦譯《攝大乘論》三卷
唐玄奘譯《攝大乘論釋》十卷(世親釋)
陳真諦譯《攝大乘論釋》十五卷(世親釋)
隋達(dá)摩笈多等譯《攝大乘論釋論》十卷
(世親釋)
唐玄奘譯《攝大乘論釋》十卷(無性釋)
陳真諦譯《顯識論》一卷221
第六品唐玄奘譯《大乘阿毗達(dá)磨集論》七卷
附: 唐玄奘譯《大乘阿毗達(dá)磨雜集論》十六卷
267
第七品唐義凈譯《六門教授習(xí)定論》一卷
附: 唐義凈譯《止觀門論頌》一卷297
第八品唐玄奘譯《唯識二十論》一卷
附: 北魏般若流支譯《唯識論》一卷
陳真諦譯《大乘唯識論》一卷
唐義凈譯《成唯識寶生論》五卷305
第九品唐玄奘譯《成唯識論》十卷
附: 唐玄奘譯《唯識三十論頌》一卷
陳真諦譯《轉(zhuǎn)識論》一卷315
第十品唐玄奘譯《大乘百法明門論》一卷348
第十一品唐玄奘譯《大乘五蘊(yùn)論》一卷
附: 唐地婆訶羅譯《大乘廣五蘊(yùn)論》一卷
355
第十二品唐玄奘譯《大乘成業(yè)論》一卷
附: 北魏毗目智仙譯《業(yè)成就論》一卷370
第十三品姚秦鳩摩羅什譯《發(fā)菩提心經(jīng)論》二卷375
第十四品北魏勒那摩提譯《究竟一乘寶性論》二卷
附: 陳真諦譯《佛性論》四卷
唐提云般若等譯《大乘法界無差別論》
一卷381
第十五品唐玄奘譯《觀所緣緣論》一卷
附: 陳真諦譯《無相思塵論》一卷
唐義凈譯《觀所緣論釋》一卷408
第十六品唐義凈譯《掌中論》一卷
附: 陳真諦譯《解拳論》一卷415
第十七品唐義凈譯《取因假設(shè)論》一卷
附: 唐義凈譯《觀總相論頌》一卷418
第十八品北宋法天譯《金剛針論》一卷420
第十九品北魏菩提流支譯《十二因緣論》一卷
附: 隋達(dá)摩笈多譯《緣生論》一卷
唐不空譯《大乘緣生論》一卷423
第二十品唐義凈譯《手杖論》一卷431
第二十一品北宋施護(hù)等譯《集大乘相論》二卷433
第二十二品北宋施護(hù)等譯《集諸法寶上義論》
二卷435
第三門瑜伽行派因明論437
品陳真諦譯《如實論》一卷437
第二品唐玄奘譯《因明正理門論本》一卷
附: 唐義凈譯《因明正理門論》一卷446
第三品唐玄奘譯《因明入正理論》一卷461
五、 大乘集傳部
總敘481
門西域大乘集傳487
品傳記類: 北涼曇無讖譯《佛所行贊》五卷
附: 劉宋寶云譯《佛本行經(jīng)》七卷487
第二品傳記類: 姚秦鳩摩羅什譯《馬鳴菩薩傳》
一卷504
第三品傳記類: 姚秦鳩摩羅什譯《龍樹菩薩傳》
一卷505
第四品傳記類: 姚秦鳩摩羅什譯《提婆菩薩傳》
一卷507
第五品傳記類: 陳真諦譯《婆藪槃豆法師傳》
一卷508
第六品傳記類: 北魏吉迦夜等譯《付法藏因緣傳》
六卷510
第七品本生類: 北宋紹德等譯《菩薩本生鬘論》
十六卷515
第八品禪法類: 姚秦鳩摩羅什譯《坐禪三昧經(jīng)》
二卷520
第九品禪法類: 姚秦鳩摩羅什譯《思惟略要法》
一卷529
第十品禪法類: 劉宋曇摩蜜多譯《五門禪經(jīng)要
用法》一卷532
第十一品起信類: 梁真諦譯《大乘起信論》一卷
附: 唐實叉難陀譯《大乘起信論》二卷
姚秦筏提摩多譯《釋摩訶衍論》十卷
陳真諦譯《大宗地玄文本論》二十卷
537
第十二品法數(shù)類: 北宋施護(hù)譯《法集名數(shù)經(jīng)》
一卷577
第十三品經(jīng)要類: 唐智嚴(yán)譯《大乘修行菩薩行門
諸經(jīng)要集》三卷579
第十四品雜集類: 三秦失譯《無明羅剎集》三卷584
第十五品雜集類: 北宋施護(hù)譯《諸教決定名義論》
一卷586
第十六品雜集類: 北宋日稱等譯《事師法五十頌》
一卷588
第十七品雜集類: 北宋日稱等譯《尼乾子問無我
義經(jīng)》一卷589
第十八品佛贊類: 唐義凈譯《一百五十贊佛頌》一卷
附: 北宋法天譯《佛一百八名贊》一卷
北宋施護(hù)譯《佛吉祥德贊》三卷
北宋法賢譯《佛三身贊》一卷
北宋法賢譯《三身梵贊》一卷
北宋法天譯《七佛贊唄伽陀》一卷
北宋法賢譯《八大靈塔梵贊》一卷591
第二門東土大乘通論602
品空宗類: 隋吉藏《三論玄義》一卷602
第二品有宗類: 隋慧遠(yuǎn)《大乘義章》二十卷613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