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勞動音》的創(chuàng)辦 001
二 來自列寧的感謝信 004
三 共產黨“開門三件事” 007
四 先聲:勞動組合書記部 011
五 的個“改造對象” 015
六 李立三的三次“追悼會” 019
七 王荷波“臥軌”爭寒衣 022
八 “方言大師”鄧中夏的“打架”藝術 025
九 羅章龍“洗澡”建工會 030
十 “車夫丐幫”爭權益 033
十一 “俱樂部”大戰(zhàn)“同鄉(xiāng)會” 036
十二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中的“洪門宴” 039
十三 “廁所事件”引發(fā)的罷工 043
十四 長辛店布告“對臺戲” 046
十五 安源早的廉政建設 050
十六 “工團軍”消滅“商團軍” 053
十七 “全總文件”這樣寫 056
十八 省港罷工“小政府” 060
十九 “求助信”害了陳延年 064
二十 “掉包計”功敗垂成 067
二十一 李漢?。阂槐P沒有下完的棋 070
二十二 李啟漢:革命何曾怕斷頭 073
二十三 趙世炎:“共產黨人殺不完!” 077
二十四 羅亦農:慷慨登車去 080
二十五 林育南:龍華千載仰高風 083
二十六 烈士遺言壯千秋 086
二十七 他們都是“工會人” 090
二十八 叛徒沒有好下場(1) 098
二十九 叛徒沒有好下場(2) 103
三十 叛徒沒有好下場(3) 108
三十一 “刑場上的婚禮” 111
三十二 被細節(jié)耽誤的營救行動 114
三十三 革命“夫妻”與愛情 117
三十四 印刷工人組建“紅隊” 120
三十五 “祝壽”掩護“蘇準會” 123
三十六 紅軍組建“工人師” 126
三十七 長征途中建工會 131
三十八 黃河水手建工會 134
三十九 劉長勝攜密碼“遭綁” 137
四十 山西有支“工衛(wèi)旅” 140
四十一 “抗日工人”節(jié)振國 143
四十二 趙占魁:“邊區(qū)工人的旗幟” 146
四十三 “炮彈大王”甄榮典 150
四十四 張秋鳳運動 153
四十五 工廠里的“三人團” 156
四十六 石圪節(jié)礦工起義 159
四十七 重慶紡織女工致信 162
四十八 “號”機車 165
四十九 “劉伯承工廠運動”始末 168
五十 “兩個務必”與“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171
五十一 緣何“多挖三鍬煤” 174
五十二 “工會將軍”知多少 177
五十三 工會領導“反把頭”運動 180
五十四 職工廁所成為重要的事 183
五十五 開國首頒《工會法》 186
五十六 工會組織“關心到家” 190
五十七 “三駕馬車”帶動“萬馬奔騰” 193
五十八 時傳祥“單刀赴會” 197
五十九 趙國有“創(chuàng)造新紀錄” 200
六十 張明山研制“反圍盤” 203
六十一 郝建秀工作法 206
六十二 王崇倫:“走在時間前面” 209
六十三 蘇廣銘:時間的主人 212
六十四 “工人市長”張百發(fā) 215
六十五 從“勞動大會”到“工會代表大會” 218
六十六 工會經濟技術工作的“三大法寶” 222
六十七 先進生產者運動 225
六十八 《鞍鋼憲法》誕生記 228
六十九 “倪鉆”還是“群鉆” 231
七十 “一厘錢”精神應猶在 234
七十一 “不對工人說瞎話” 237
七十二 《于無聲處》見證歷史 240
七十三 鄧穎超談“學生減負” 243
七十四 習仲勛表揚《分憂》 246
七十五 “振興中華”職工讀書 249
七十六 向步鑫生維權 252
七十七 教師到全總,就是回老家 255
七十八 為中國機械冶金工會“請功” 258
七十九 永不熄滅的“一團火” 261
八十 不老的“老英雄”孟泰 264
八十一 三代“鐵人”戰(zhàn)大慶 267
八十二 “趙夢桃精神”薪火不熄 273
八十三 留守工會主席潘蘭英 276
八十四 當代愚公李雙良 279
八十五 李素麗:服務沒有終點站 282
八十六 “聯(lián)席會議”作用大 285
八十七 “送溫暖工程”暖萬家 288
八十八 廠務公開簡史 291
八十九 “義烏模式”維權經驗 294
九十 “金秋助學”傳遞希望 297
九十一 沃爾瑪“破冰”建工會 300
九十二 “職工書屋”泛書香 303
九十三 工會走進新時代 306
九十四 “工人主席”回來了 310
九十五 工人問鼎“科技獎” 313
參考文獻 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