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在常規(guī)研究方面的持中守正
二、在核心研究方面的鍥而不舍
三、在深度創(chuàng)新方面的大膽推進
第一章 《詩經》中的哀情愁緒
一、《詩經》悲情之題材指向
二、《詩經》悲情之美學品質
三、《詩經》悲情之縱橫綿延
第二章 楚騷悲情與日本物哀
一、楚騷悲情
二、日本物哀
三、二者比較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詩人的“悲情”與日本歌人的“物哀”
一、“悲感”體驗:“有限性”的焦慮
二、死亡意識:“終結性”的思考
三、“美感”體驗:“形式美”的發(fā)現(xiàn)
四、“神道”信仰:“超越”的向往
第四章 中日古代哀感文學緣源
一、物哀的情文內涵
二、中日古代哀感文學的流演
三、純情與縱情,哀情與團圓
第五章 中日悲樂文化芻議
一、“唐物趣味”與日本人的“道樂”
二、對“悲、哀”情有獨鐘的日本民族
三、潛心研究“悲、哀”哲學的日本人
四、日本文人的“悲中求美”與中國文人的消極遁世
第六章 中國《源氏物語》研究概觀
一、《源氏物語》的譯介與傳統(tǒng)視閾下的研究
二、傳統(tǒng)視閾下的“物哀”譯介
結語
第七章 從比較詩學的視角看本居宣長的“物哀論”
一、關于“物哀”一詞的漢譯
二、本居宣長對“物哀”的闡發(fā)
三、本居宣長凸顯“物哀”的途徑
四、本居宣長的“去漢化”意圖
五、本居宣長“物哀”論的理論意義
第八章 日本漢詩中的王維詩風
一、王維詩的幽玄風格
二、日本漢詩中的王維風致
三、日本漢詩受容中國古典詩歌的原因
第九章 日本近代“家”文學中的女性意識
一、明治大正“家”文學及女性觀概觀
二、女性內在的發(fā)現(xiàn)
三、“娜拉”模式的演變
第十章 樋口一葉文學在中國
一、樋口一葉生平及其文學特質
二、樋口一葉文學在中國的譯介
三、林文月譯本與蕭蕭譯本比較
第十一章 河上肇的陸游情結
一、陸游:河上肇的“自畫像”
二、河上肇和陸游的精神聯(lián)系
三、河上肇與陸游的家國情懷
四、河上肇與陸游的生命理念
五、河上肇的詩海波瀾
第十二章 深澤七郎的“尋根”文學
一、深澤七郎及其作品
二、民族心理之根
三、文學創(chuàng)作之根
四、文學表現(xiàn)之根
五、非歷史的歷史回聲
第十三章 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美學
一、谷崎陰翳美學的基本內涵
二、谷崎陰翳美學的比較文化學價值
第十四章 太宰治《人間失格》解讀
一、對罪與死的追問
二、“他者”的尷尬處境
三、對“存在”的另類追逐
第十五章 川端康成《古部》論考
一、悲哀的陰翳:從孤兒到棄兒
二、自救之途:壺中別有天地
三、守護心靈故鄉(xiāng):回歸自然與古典
第十六章 王國維的“悲美”與川端康成的“物哀”
一、兩人的童年、悲劇命運和學術貢獻
二、川端康成的“物哀”美學
三、王國維的“物”性觀念
四、川端康成與王國維悲劇理念的比較
五、余論
第十七章 大江健三郎《個人的體驗》評析
一、苦難釀造杰作
二、尚未結尾的結尾
三、向死而生的升華
第十八章 遠藤周作文學的基督教內涵
一、《海與毒藥》與罪
二、《沉默》與神
三、《深河》與救贖
第十九章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品評
一、孤獨:現(xiàn)代都市的主旋律
二、孤獨:病態(tài)社會的綜合征
三、孤獨:村上春樹的“這一個”
第二十章 中日哀感文學之啟示
一、中日哀感文學的思理差異
二、中日哀感文學的倫理差異
三、中日哀感文學的他化契合
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