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張通過類型化的法學方法來分析和建構我國的預約合同制度。我國新出臺的《民法典》中關于預約合同的規(guī)定比較簡單,而以往立法中并無關于預約合同的規(guī)定,預約法律制度系通過司法解釋和指導性案例建立。而且如本書所主張,因為我國民法依循德國民法脈路,所以德國民法上不重視預約制度的思維模式也影響了我國民法立法和學說上對預約制度的研究深度,國內法學界對預約的構成和效力爭論頻仍。然而,預約制度在市民生活實踐和商業(yè)實踐中運用甚廣,大量買賣合同預約、意向書、框架協(xié)議等糾紛案例層出不窮。在個案裁判中,我國法院在無成文法的情況下開始在個案判決中摸索出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關于預約合同的裁判規(guī)則,深值含咀。然而,這些自發(fā)性的司法實踐并無體系性,遠未達到學術層面的思考深度。正是在上述學術和實踐背景之下,本書深入研究了大陸法系的預約合同傳統(tǒng),并與英美法系的臨時協(xié)議理論進行比較,同時廣泛采集了我國各級法院關于預約合同的大量司法案例,歸納我國法院對同類問題的解決進路,最終提出以類型化的思路建構預約合同制度體系,并以此制度體系解決預約合同個案中的疑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