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漢語中是否有限定性的爭論歷時已久,而以往研究多從句法角度,以顯性或隱性的時、體、態(tài)、性、數來論證漢語這種非形態(tài)語言的深層結構是否存在限定性,這忽略了漢語句子本身以語義和詞序為主要手段的特點,沒有跳出形態(tài)結構的圈圄,回歸限定的本質?!抖鄤釉~結構的習得與加工:英語L2與漢語L2學習者的對比研究》在梳理以往關于漢語限定性的爭論的基礎上,以Klein Wolfsgang關于何為限定性,限定性的功能為何的語義限定性理論為依據,將語義限定性、形態(tài)限定性與句法限定性三者區(qū)分開來,具體分析漢語句子中動詞做主語、動詞做賓語、兼語句、連動句中的限定性問題,并進行漢英對比。本研究認為漢語中存在語義限定性,但與有顯性時體標記的語言不同,漢語的語義限定性并未在句法和形態(tài)層面上顯現出來。以漢英多動句的對比分析為依托,《多動詞結構的習得與加工:英語L2與漢語L2學習者的對比研究》進行了母語中多動句的句法特點對第二語言學習者的習得與語言加工的影響研究。通過對比漢語與英語限定性的差異,描述語料庫中不同二語水平學習者的中介語。漢語與英語雖然都有限定性,但漢語僅體現在語義這一層面,而英語則有語義、形態(tài)、句法限定性三個層面?;谀刚Z遷移理論,我們提出預測,即中國的英語學習者會不同程度地將母語中的限定性遷移到第二語言學習中來。通過自定步速閱讀以及ERP(時間相關腦電位)的測試,研究二語學習過程中不同水平的學習者對二語多動詞結構中句法的違反條件的反應情況,由此判定在理解多動詞結構的形態(tài)句法時,跟目的語的母語使用者是否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