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旅游產品,是以休閑、游憩、康體等為目的的一種后鄉(xiāng)土生活方式,能夠讓當地的市民或者城市文旅業(yè)屬于流動性高度依賴的行業(yè),又因為文旅消費的非剛性,導致文旅行業(yè)具有極強的敏感性,所以新冠對文旅業(yè)的影響巨大。但是與文旅行業(yè)高度不確定性相并存的是它的強魯棒性,也可以說是文旅業(yè)的韌性,危機過后,文旅業(yè)的超強生存能力就顯現出來了,現在的實際情況也很好地印證了這一觀點,2020年國慶八天長假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6.37億人次,同比恢復79%。后新冠時期經濟上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一是“宅經濟”悄然成型。線上辦公、線上授課、線上買菜、線上健身、線上娛樂以及線上問診等在線經濟形成一些新的產品和競爭。二是疫情期間,線上博物館、線上旅游異軍突起。但是疫情過后,線上旅游能代替去到現場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人類是社會動物,需要現場交流,地理學上這種現象叫“戀地主義原真性”,游客必須到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地方,這是網絡所不能代替的。但是這次疫情期間,通過線上博物館,高清晰、高分辨率、平時無法得見的書畫藏品等產品得以與觀眾見面,這種形式基于5G通訊技術會對整個文旅行業(yè)形成一定的改變。未來線下“戀地主義”體驗的需求與線上文旅產品兩者形成良性互動將是趨勢。三是科技的應用方向。中國智慧城市做得非常好,但是這次防疫暴露出多部門大數據共享的壁壘森嚴、數據割裂嚴重。我相信未來中國的公共管理領域科技創(chuàng)新會面臨全新挑戰(zhàn)。因此,我們可以預測到未來城市的多部門大數據整合、高效的IT技術和物流網體系來保證產業(yè)鏈的完整性、系統(tǒng)性,會是科技成果的應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