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學與藝術的創(chuàng)作母題之一,不僅存在于文學與繪畫等作品之中,也影響了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與表達,尤以琴曲《瀟湘水云》為代表。該曲在中國音樂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被認為是南宋時郭沔所作的浙派琴曲。今所知早著錄此曲并作題解的是明代朱權的《神奇秘譜》,其中云:“是曲者,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為瀟湘之云所蔽,以寓倦倦之意也。然水云之為曲,有悠揚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興,更有滿頭風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該著錄亦是所見早將《瀟湘水云》作者定為郭沔者。《神奇秘譜》之后,繼有數十種琴譜對《瀟湘水云》進行著錄,按《中國古琴譜集》所錄二百余種古琴文獻書籍中,據統(tǒng)計有超過六十部琴譜錄有該曲。提及作者時亦多稱是郭楚望,即郭沔;有題解者亦基本因襲《神奇秘譜》。如《浙音釋字琴譜》《太音傳習》《杏莊太音補遺》《琴苑心傳全編》等,都與《神奇秘譜》相去無多。因此,《神奇秘譜》便成為后世解讀《瀟湘水云》的淵藪。自清代開始,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進步及古琴文化的發(fā)展,琴曲《瀟湘水云》衍生出一系列代表版本。其中頗具代表性的如徐上瀛的《大還閣琴譜》及周魯封等匯纂的《五知齋琴譜》,影響了后續(xù)一大批琴譜。這些后出的琴譜除段落結構及彈琴手法出現變化外,在琴曲的理解及表達上也出現了一些變化及發(fā)展。參以徐上瀛的《大還閣琴譜》后記:“其曲之妙,古音委宛,寬宏澹宕,恍若煙波縹緲,其水云聲二段,輕音緩度,天趣盎然,不啻云水容與?!焙汀段逯S琴譜》題解:“宋郭楚望所作也。因泛滄浪,遠望九疑,云水淹映,感慨系之。時值天中,陽氣漸衰,蕤萎少和,故賓位于五月也,音清和暢。自三段至尾,皆本曲趣味,抑揚恬逸。自四至八段,全在兩手靈活,如云水之奔騰,連而圓潔,方得曲之旨也。”并后記:“此曲云山瑗叇,香霧空朦,懷高嵐于胸臆,寄纏綿于溪云,一派融和春水,濃艷溫柔,有情至而彌深者矣。低彈輕拂,真落花流水溶溶也?!边@些題解與后記,與明代琴譜中的題解相比,都更加強調瀟湘自然的美景。無論是恨別思歸的拳拳之意,還是寄情于山水的漁隱之思,都或多或少地隱去了一些?,F今所演奏的《瀟湘水云》主要有兩個版本。吳景略先生打譜《五知齋琴譜》本和查阜西先生打譜《自遠堂琴譜》本(簡稱吳版和查版),這兩個版本風格較為迥異。當今著名琴家李祥霆曾專門述文對吳景略和查阜西兩位大師的古琴演奏藝術分別做過論述分析。他描述吳景略先生的《瀟湘水云》“極為豪放、奔騰動蕩,激昂慷慨”,聽之使人頓感滿懷憤懣;他對查阜西先生的《瀟湘水云》則評價說其體現出“鮮明的清遠風貌”,并且“透著一種古樸之風”,聽之似一幅清淡悠遠的山水畫呈現在眼前。正是歷代琴家在《瀟湘水云》中賦予了不同的琴樂審美風格,才使其所蘊含的審美思想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正借助于這些理解,當我們回過頭來重新聆聽琴曲《瀟湘水云》時,對其所承載的人文精神才真正有所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