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生活時尚旅游旅游理論/旅游實務公司訴訟類型化專題24講公司大數據實證分析與裁判規(guī)則評述(一)

公司訴訟類型化專題24講公司大數據實證分析與裁判規(guī)則評述(一)

公司訴訟類型化專題24講公司大數據實證分析與裁判規(guī)則評述(一)

定 價:¥108.00

作 者: 李建偉 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9753245 出版時間: 2021-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 頁數: 409 字數:  

內容簡介

  卡爾·拉倫茨說,“當抽象——一般概念及其邏輯體系不足以掌握某生活現(xiàn)象或意義脈絡的多樣表現(xiàn)形態(tài)時,大家首先會想到的補助思考形式是‘類型’”。類型化案例研究有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之分,主要是后者。定量研究需要借助于大數據,方能成為有力的論證途徑。面對海量的裁判文書,一要相對迅速地發(fā)現(xiàn)其裁判焦點或者找尋到研究者所需要的信息,二要具備必要的比較法知識儲備和恰當的研究視角,三要依賴研究者基于專業(yè)素養(yǎng)與職業(yè)敏感性而預先設定的問題意識。 類型化案例研究的一個功能是求得法律規(guī)范的規(guī)范性、精確化解釋,另一功能是服務于法律的漏洞補充。這意味著類型化案例研究在通常情形下是必要的,但在裁判依據相對模糊的法律領域更具優(yōu)勢。類型化的案例比較過程在法律解釋活動與在漏洞填補活動中以同樣的方式展開,秉持對實質上相同案例同等對待、對實質上不同案例不同對待這一原則進行權衡比較,以窺追求同案同判、類案類判之艱難與宏奧。 對公司法這一強實踐性的學科而言,實證研究是不能忽視的,甚至是第*位的,無論對于理論界、實務界都是如此。本書以大數據、實證研究、類型化研究、案例研究等為基本研究路徑,是一種研究方法的引領;本書關于8類公司訴訟的基于大數據裁判規(guī)則研究而發(fā)現(xiàn)的共識性裁判規(guī)則,對于立法完善具有借鑒作用,對于推進同案同判、類案類判具有啟發(fā)意義,對于實務界尤其商事審判法官、律師具有借鑒作用。 本研究系列計劃在兩年內出版3本,涉及24類公司訴訟的類型化實證研究,本書為第*本。

作者簡介

  李建偉,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商法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法學會商法學研究會秘書長,為北京、廣州、福州、長沙等十余地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主要研究領域:民商法基礎理論、公司法與證券法、公司治理等。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出版《獨立董事制度研究》《公司法學》《公司憲治論》等10多部專著、譯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科研項目10余項。近來致力于公司訴訟的實證研究,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章關聯(lián)公司人格否認規(guī)則適用的實證研究
——兼評《九民紀要》的相關裁判規(guī)則
一、問題的提出與說明
(一)幾個概念的厘清
(二)問題的提出
(三)問題的說明
二、樣本的基本層面分析
(一)樣本的構成
(二)樣本裁決書的基本面分析
(三)裁判主文內容分析
三、關聯(lián)公司適用人格否認的構成要件:理論主張與實證檢驗
(一)關聯(lián)公司的人格混同:構成要素及判斷依據
(二)嚴重損害債權人利益
四、關聯(lián)公司人格否認的裁判依據:分歧與共識
(一)對裁判依據的實證考察
(二)關于《公司法》第20條的適用
(三)關于《公司法》第3條第1款的適用
(四)關于誠實信用、公平原則的適用
五、關聯(lián)公司人格否認規(guī)則的發(fā)展與完善
(一)防止例外變常態(tài):裁判嚴格把握適用條件
(二)改善裁判依據的供給
六、結論
第二章公司決議不成立之訴實證研究
一、理論回顧與案例實證的展開
(一)問題的說明
(二)決議成立要件的理論學說
(三)實證研究的展開
二、會議召集
(一)召集權人未依法作出召集決定
(二)無召集權人召集
(三)未依法履行通知義務
三、會議召開
(一)未實際召開
(二)不足出席定足數
(三)主持人瑕疵
(四)無會議記錄
四、表決
(一)無表決權人表決
(二)議案未經表決
(三)未達多數決比例
(四)股東的非真實意思表示
五、決議不成立的適用事由重述及其規(guī)范價值
(一)決議不成立規(guī)范形成的沿革與回顧
(二)決議不成立的適用事由重述
(三)決議不成立事由的規(guī)范價值
六、結論
第三章有限公司股權登記的對抗力實證研究
——兼及《公司法》第32條第3款的司法適用規(guī)則
一、問題的提出
二、商事登記對抗力之基本法理
(一)概念的展開
(二)商事登記之對抗力
(三)對抗力與公信力之概念辨析
(四)登記、公示與對抗力
三、有關股東商事登記規(guī)定的規(guī)范分析
(一)商事登記對抗力之基本規(guī)定
(二)股東商事登記之公示
(三)外觀事實之探索:備案章程關于股東出資之記載
四、“第三人”類型假設之一:股權處分之相對人
(一)“一股再處分”之第三人
(二)“名義股東處分股權”之第三人
(三)第三人善意之認定
五、“第三人”類型假設之二:公司之債權人
(一)司法實踐的經驗
(二)《公司法解釋三》第26條第1款的立法趣旨
(三)《公司法解釋三》第26條第1款類推適用之妥當性
(四)第三人善意之認定
(五)登記與公示之優(yōu)先關系
六、“第三人”類型假設之三:登記股東之債權人
(一)司法實踐的經驗
(二)理論上的爭鳴
(三)《物權法解釋一》第6條的理論借鑒
(四)反對論者之立場探討
(五)可能的制度發(fā)展方向
七、結論
第四章股東知情權訴訟實證研究
一、引言
二、樣本的統(tǒng)計分析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二)2006~2011年樣本的描述統(tǒng)計
(三)2006~2011年樣本的定量分析
三、2006年公司法修訂前后股東查閱權訴訟焦點問題之比較
(一)2006年之前裁決的審理難點
(二)2006年之后裁決的審理難點
四、制度變遷:立法的制度演進與司法的應對之策
(一)立法的制度演進
(二)司法的應對之策:角色與作用
五、股東知情權的作用實證與制度完善路徑
(一)股東知情權的制度價值考察
(二)制度完善的方向
六、結論
第五章抽象股利分配之訴實證研究
——法院如何支持股東抽象股利分配請求權
一、問題的提出
二、股利分配請求權的法理基礎
(一)股利分配權利的救濟客體
(二)股利分配的實現(xiàn)前提
(三)少數股東需要救濟嗎?
三、抽象股利分配請求權的實現(xiàn)障礙及救濟
(一)實現(xiàn)障礙
(二)既有的救濟方式及局限性
(三)司法介入商業(yè)決策的正當性爭論
四、支持或不支持:裁判經驗的實證分析
(一)樣本裁判的基本描述
(二)法院否定原告股東訴請的理由
(三)法院支持原告股東訴請的理由
(四)法院支持原告股東訴請的方式
五、商業(yè)與法律的更完美平衡之道:抽象股利分配之訴規(guī)范完善
(一)《公司法解釋四》制定中的諸版本分析
(二)股東抽象股利分配請求權規(guī)則的制度定位
(三)股東抽象股利分配之訴的適用要件
(四)本土裁判經驗的總結:股東抽象股利分配之訴行為要件的類型化
(五)股東抽象股利分配之訴的裁判規(guī)則構造
六、結論
第六章有限公司股東優(yōu)先購買權侵害救濟實證研究
一、股東優(yōu)先權的侵害行為
(一)股東優(yōu)先權的性質再討論
(二)優(yōu)先權的可侵性
(三)侵害股東優(yōu)先權的行為分類
二、侵害股東優(yōu)先權的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與優(yōu)先權的救濟
(一)侵害優(yōu)先權的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
(二)《九民紀要》新規(guī):合同效力的類型化與優(yōu)先權的救濟安排
三、股東優(yōu)先權的救濟之一:優(yōu)先權的實現(xiàn)
(一)優(yōu)先權對抗外部受讓人的效力
(二)主張優(yōu)先權之依據——同等條件的法律解釋
(三)轉讓股東的反悔權對股東優(yōu)先權實現(xiàn)的影響
四、股東優(yōu)先權的救濟之二:損害賠償
(一)請求損害賠償的前提
(二)損害賠償請求的相關當事人
(三)損害賠償的依據、范圍及計數
五、結論
第七章公司在股東代表訴訟中的地位實證研究
一、引言
二、他山之石:域外法上的經驗
(一)問題的緣起
(二)主要國家的做法
(三)國內的學理討論與司法實踐
三、裁判經驗的實證分析及發(fā)現(xiàn)
(一)樣本描述
(二)公司的訴訟地位之多維描述
(三)公司的訴訟立場與原告勝敗訴
(四)實證研究的發(fā)現(xiàn)與啟發(fā)
四、反思與回歸:公司在股東代表訴訟中地位的法理重塑與權利構建
(一)公司的訴訟地位反思
(二)公司的訴訟地位重塑:共同訴訟參加人制度之引進
(三)公司參訴的強制性分析
(四)公司的訴訟權利體系
五、結論
第八章司法解散公司之訴實證研究
一、引言
二、解散公司之訴的實然樣態(tài):一份樣本的定量統(tǒng)計分析
(一)研究方法與樣本的說明
(二)關于裁決的基本層面分析
三、《公司法》第182條的規(guī)范解讀與類型化實證分析
(一)經營管理發(fā)生嚴重困難
(二)繼續(xù)存續(xù)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
(三)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
四、實證分析結果的理論回歸:公司解散之訴的學說檢討與規(guī)范完善
(一)兩種理論學說的再檢討
(二)司法權介入說框架下的解散事由重述:股東壓制
(三)只判難調現(xiàn)狀的緩解:替代性救濟措施的擴充
五、結論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