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中國文化細說五行

細說五行

細說五行

定 價:¥69.00

作 者: 劉鴻玉 著
出版社: 氣象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02974794 出版時間: 2021-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9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五行,源自我國古代先民對宇宙自然構成要素的樸素認識,對古代科技和文化諸多方面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今人在研讀古代科技文化典籍時會遇到較多與五行相關的史料,需要對古代五行學說有正確的認知。本書從中國古代哲學發(fā)展史角度出發(fā),依據(jù)相關古典文獻,以現(xiàn)代視角全面梳理了五行學說的思想起源、基本內(nèi)容及其歷史演變,揭示了五行學說與我國古代天文學、物理學、中醫(yī)學、社會學、藝術學等的關系,從正反兩方面剖析了五行學說對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的主要影響。本書史論結合,嚴謹有據(jù),有助于讀者客觀認識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適合研究和愛好中國古代文化的讀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劉鴻玉,河北人,對中國古代哲學有深入研究,著有《董仲舒記聞》《氣象哲學概論》《五行大義白話全解》《河洛精蘊白話全解》等書。

圖書目錄

五行綜述篇

一、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五行本源于“氣”
(二)五行是“道”的實體表現(xiàn)
(三)五行是太極系統(tǒng)運動的產(chǎn)物
(四)陽變陰合而生五行
(五)五行是三才運行的起點
二、五行學說對古代天文學和社會文化的廣泛影響
(一)五行上應于天
(二)五行下應于地
(三)五行是造化根源
(四)五行是人倫資始
三、五行學說處理天、地、人關系的基本思路
(一)“天人合一”是五行學說處理天人關系的準則
(二)尚中庸是五行學說解決天人問題的方法
(三)五常是五行學說處理人際關系的規(guī)范
四、五行學說的現(xiàn)實意義
(一)五行學說反映自然節(jié)律
(二)五行學說指導農(nóng)事活動
(三)五行學說影響衣食住行
(四)由五行學說衍生文化觀念

五行源流篇

一、五行起源諸說
二、五行學說的演進
(一)五行概念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二)五行關系認識的演進
三、五行學說史要點述略
(一)黃帝時期的五行學說
(二)夏商周時期的五行學說
(三)兩漢三國時期的五行學說
(四)唐宋時期的五行學說
(五)明清時期的五行學說
四、五行學說演進小結

五行基礎篇

一、“五行”的基本內(nèi)涵
(一)五行”釋義
(二)“五行”釋名
(三)五行主導四時
(四)五行位在五方
二、支干的基本內(nèi)涵
(一)支干制作
(二)支干總名
(三)天干別號
(四)地支別號
三、五行的形質功用
(一)何謂體性
(二)五行體性及由來
(三)五行形質的特征
(四)五行功用的特征
四、五行的生數(shù)和成數(shù)
(一)天地之數(shù)
(二)五行生數(shù)與成數(shù)
(三)五行生數(shù)
(四)五行成數(shù)
(五)五行生成數(shù)不過十
五、五行的相生相克
(一)五行相生
(二)五行相克
六、五行的表象體系
(一)氣化與易畫
(二)五行與四象
(三)五行與八卦
(四)五行與六十四卦

五行應用篇

一、五行應用原則
(一)從氣原則
(二)效法原則
二、五行基本應用
(一)用于歷法
(二)用于方位
(三)用于天文
(四)用于物理
(五)用于人體
三、人事取法五行
(一)儒商之道
(二)識人五法
(三)墨分五色
(四)戲曲五法
(五)太極形意之五行
(六)四時養(yǎng)生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