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網(wǎng)絡與數(shù)據(jù)通信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jié)構:性能設計(原書第10版)

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jié)構:性能設計(原書第10版)

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jié)構:性能設計(原書第10版)

定 價:¥149.00

作 者: [美] 威廉·斯托林斯(William Stallings) 著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111688358 出版時間: 2021-10-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8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jié)構領域的經(jīng)典教材。它對組成與體系結(jié)構領域的必要基礎知識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同時,本書涉及領域的前沿進展。與前一版相比,第10版對許多主題進行了修訂,并增加了新內(nèi)容,包括GPGPU、異構多核處理器、嵌入式系統(tǒng)、微控制器、云計算、系統(tǒng)性能、存儲器、直接緩存訪問、Intel酷睿微架構等。本書對涉及的理論知識輔以充分的例子,其中大多數(shù)例子都來自兩種使用廣泛的指令集,即x86和ARM。適合作為高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yè)學生的教材,對從事計算機組成與體系結(jié)構研究和工作的人員也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威廉·斯托林斯(William Stallings) 知名計算機圖書作者,曾13次獲得美國教材和學術專著作者協(xié)會頒發(fā)的年度計算機科學教材獎。目前,他是一名獨立顧問,為眾多計算機和網(wǎng)絡制造商、軟件開發(fā)公司以及政府前沿研究機構提供服務。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前言
作者簡介
第一部分 引言
第1章 基本概念和計算機演化 2
1.1 組成與體系結(jié)構 2
1.2 結(jié)構與功能 3
1.2.1 功能 3
1.2.2 結(jié)構 4
1.3 計算機簡史 8
1.3.1 第一代:真空管 9
1.3.2 第二代:晶體管 13
1.3.3 第三代:集成電路 15
1.3.4 第三代以后 18
1.4 Intel x86體系結(jié)構的演化 20
1.5 嵌入式系統(tǒng) 22
1.5.1 物聯(lián)網(wǎng) 23
1.5.2 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 23
1.5.3 應用處理器和專用處理器 23
1.5.4 微處理器與微控制器 24
1.5.5 嵌入式與深度嵌入式系統(tǒng) 24
1.6 ARM體系結(jié)構 25
1.6.1 ARM的演進 25
1.6.2 指令集架構 25
1.6.3 ARM產(chǎn)品 26
1.7 云計算 29
1.7.1 基本概念 29
1.7.2 云服務 30
1.8 關鍵詞、復習題和練習題 31
第2章 性能問題 34
2.1 優(yōu)化性能設計 34
2.1.1 微處理器速度 35
2.1.2 性能平衡 35
2.1.3 芯片組成與體系結(jié)構的改進 37
2.2 多核、MIC和GPGPU 38
2.3 Amdahl定律和Little定律 39
2.3.1 Amdahl定律 39
2.3.2 Little定律 40
2.4 計算機性能的基本度量 41
2.4.1 時鐘速度 42
2.4.2 指令執(zhí)行速率 42
2.5 計算均值 44
2.5.1 算術均值 45
2.5.2 調(diào)和均值 46
2.5.3 幾何均值 47
2.6 基準測試和SPEC 49
2.6.1 基準測試原則 49
2.6.2 SPEC基準測試 50
2.7 關鍵詞、復習題和練習題 54
第二部分 計算機系統(tǒng)
第3章 計算機功能與互連的頂層視圖 60
3.1 計算機組件 60
3.2 計算機功能 62
3.2.1 取指和執(zhí)行 62
3.2.2 中斷 65
3.2.3 I/O功能 71
3.3 互連結(jié)構 71
3.4 總線互連 72
3.5 點對點互連 74
3.5.1 QPI物理層 75
3.5.2 QPI鏈接層 76
3.5.3 QPI路由層 77
3.5.4 QPI協(xié)議層 77
3.6 PCI Express 77
3.6.1 PCI物理和邏輯架構 78
3.6.2 PCIe物理層 79
3.6.3 PCIe事務層 80
3.6.4 PCIe數(shù)據(jù)鏈路層 82
3.7 關鍵詞、復習題和練習題 83
第4章 高速緩存 87
4.1 計算機存儲系統(tǒng)概述 87
4.1.1 存儲系統(tǒng)的特性 87
4.1.2 存儲器層次結(jié)構 89
4.2 高速緩存存儲器原理 92
4.3 高速緩存設計要素 94
4.3.1 高速緩存地址 94
4.3.2 高速緩存大小 95
4.3.3 映射函數(shù) 96
4.3.4 替換算法 105
4.3.5 寫策略 106
4.3.6 數(shù)據(jù)行大小 107
4.3.7 高速緩存的數(shù)量 107
4.4 Pentium 4高速緩存結(jié)構 109
4.5 關鍵詞、復習題和練習題 111
附錄4A 兩級存儲的性能特征 116
第5章 內(nèi)部存儲器 121
5.1 半導體存儲器 121
5.1.1 組成 121
5.1.2 DRAM和SRAM 121
5.1.3 ROM的類型 123
5.1.4 芯片邏輯 124
5.1.5 芯片封裝 126
5.1.6 模塊組織 126
5.1.7 交叉存儲器 128
5.2 糾錯 128
5.3 DDR DRAM 131
5.3.1 同步DRAM 132
5.3.2 DDR SDRAM 133
5.4 閃存 135
5.4.1 操作 135
5.4.2 NOR和NAND閃存 135
5.5 新的非易失性固態(tài)存儲器技術 137
5.5.1 STT-RAM 137
5.5.2 PCRAM 138
5.5.3 ReRAM 139
5.6 關鍵詞、復習題和練習題 139
第6章 外部存儲器 143
6.1 磁盤 143
6.1.1 磁性讀寫機制 143
6.1.2 數(shù)據(jù)組織和格式 144
6.1.3 物理特性 146
6.1.4 磁盤性能參數(shù) 147
6.2 RAID 149
6.2.1 RAID級別0 151
6.2.2 RAID級別1 153
6.2.3 RAID級別2 153
6.2.4 RAID級別3 154
6.2.5 RAID級別4 154
6.2.6 RAID級別5 155
6.2.7 RAID級別6 155
6.3 固態(tài)驅(qū)動器 156
6.3.1 SSD與HDD的比較 156
6.3.2 SSD組成 157
6.3.3 實際問題 157
6.4 光存儲器 158
6.4.1 光盤 158
6.4.2 數(shù)字通用光盤 160
6.4.3 高清光盤 161
6.5 磁帶 162
6.6 關鍵詞、復習題和練習題 163
第7章 輸入/輸出 166
7.1 外部設備 167
7.1.1 鍵盤和監(jiān)視器 167
7.1.2 磁盤驅(qū)動器 168
7.2 I/O模塊 168
7.2.1 模塊功能 168
7.2.2 I/O模塊結(jié)構 169
7.3 可編程I/O 170
7.3.1 可編程I/O概述 170
7.3.2 I/O命令 170
7.3.3 I/O指令 171
7.4 中斷驅(qū)動I/O 172
7.4.1 中斷處理 173
7.4.2 設計問題 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